标题 | 吉水县:“三个坚持”,筑牢脱贫攻坚根基 |
范文 | 廖功尹 许冬兵 吉水县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752户18620人,“十三五”贫困村41个,截至2017年底,全县己脱贫贫困户5465户13172人,己脱贫退出贫困村28个,贫困发生率降至1.3%。该县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来抓,举全县之力,以国贫县的标准、移民工作精神、战役化方式推进,2018年以来,聚焦2017年度国家、省市考核中的反馈问题,围绕省里“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三大行动部署要求,明确“10个贫困村和1800个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年度目标任务,制定“12345”脱贫路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程。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四大难题”,落实脱贫攻坚精准方略。吉水县针对2017年度中央、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省督察组反馈的问题,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了负责县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整改期限。围绕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四大难题”。一是抓好精准识别,破解“扶持谁”难题。组织各乡镇实地核查,认真比对,重点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五类人群和非贫困户中的贫困边缘户,建立好五个台账(即:新增贫困户和户内补录贫困人口台账、两个10%贫困户台账、2018年度预脱贫贫困户台账、五类档外人群台账、贫困边缘户台账),通过多轮排查摸底,反复比对,认真核查,逐户逐人过筛,做到精准识别“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二是组织精准帮扶,破解“谁来扶”难题。县里建立了“县领导挂乡包村、乡镇街道牵头推进、部门单位蹲村驻点、各级干部结对帮户”的精准帮扶机制。97个部门单位成立41个驻村扶贫工作组,定点帮扶41个贫困村;全县党员干部按照“322”模式,结对帮扶贫困户,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名结对扶帮干部;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组织全县39家非公企业,对口帮扶41个贫困村。推行周五“扶贫工作日”工作法,各级帮扶干部大力践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扎根脱贫一线,深入基层,营造了良好的帮扶氛围。三是推进精准施策,破解“怎么扶”难题。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实施差异化扶持。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鼓励引导自主发展产业或自主创业,在政策扶持、金融信贷、土地供给、规费减免方面亮好“绿灯”,做到政策上有奖补,信贷上有贴息,土地上有优先,规费上有减免,真正培植一批产业脱贫致富带头人。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以扶持其发展力所能及的种养业为主,结合“老乡”工程,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植一亩井冈蜜柚,或养殖一批鸡鸭鹅,养殖一池鱼塘,做到长短结合,有效增加家庭收入。鼓励其到扶贫车问务工就业,鼓励参与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县财政提供奖补资金,折股量化给这类贫困户,扶持其加入产业合作社参与抱团发展,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同时确保“三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到人,确保兜得稳,兜得牢。四是围绕严格标准程序,破解“如何退”难题。严格按照贫困退出标准,对符合退出标准的贫困户,按照“两公示一公告”程序,予以张榜公示公告。同时对已脱贫户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贫困户家庭收益情况,每年开展两次集中核查,确保能脱贫、稳脱贫、不返贫。 坚持高位推进,做到“三个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程。吉水县坚持将脱贫攻坚工作列为第一民生工程和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高定位、强力度推进。一是在总体布局上统筹推进。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村新面貌;将脱贫攻坚与城乡环境整治相结合,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将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發展相结合,把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指标。二是在资金投入上统筹推进。县里整合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制定出台《吉水县2018年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方案》,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1.3亿元,为有力推进“八大扶贫工程”保驾护航。三是在力量部署上统筹推进。成立全县精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党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五个推进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担任,工作小组由县级领导任组长。从县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卫计委、人社局、民政局、教体局、交通局、水利局等8家单位抽调人员充实到县精扶办集中办公。各乡镇成立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专门的扶贫办公室,各行政村设立了扶贫工作室。24个职能部门单位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和扶贫专干,设立专门的扶贫工作室。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各部门单位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真督实查,强化“三个保障”,夯实脱贫攻坚坚实基础。一是强化督查考核机制。县里成立高规格的大督查办,重点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全过程督查、全过程问效;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实施分类精准考核,严格奖惩,提高脱贫攻坚在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的分值权重,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检验、选拔干部。二是强化定期调度机制。为压实工作责任,加快工作进程,对全县各乡镇贫困村产业扶贫“六个一”、扶贫小额信贷、就业扶贫车问、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扶贫网建设等5项重点工作,每月一通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情况,并召开推进会调度推进。三是强化层层问责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签订县、乡、村“三级”脱贫责任书,签订“第一书记”及县扶贫和移民办挂乡包村人员的脱贫责任书,着力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合力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出台《吉水县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因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指导不力、督促不严、帮扶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责任追究。 作者简介:廖功尹,吉水县委办;许冬兵,吉水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责任编辑:于龙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