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高校贫困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思考
范文

    胡万霞 申静 刘格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在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由"输血"向"造血"模式转变,有效做到"资助中坚持育人,育人中创新资助",构建发展性资助是当前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教育公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由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共同承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机制逐步取代了由政府包办的教育投资机制。大学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得贫困生求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保障教育公平,国家针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多数高校也基本上形成了多元化资助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学生获得资金的性质,可以把大学生资助项目分为"赠予型"资助和"付费型"资助。从权利义务对等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纯权利享受"和"附义务型资助"。前者包含各类助学金,学费减免等,后者最常用的当属勤工助学。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实施资助方式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救济性资助。

    1 救济性资助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从目前来看,现行的以经济扶持为主的救济性资助,忽略了对贫困生能力、心理上的解困,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发挥受限。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助工作目标单一,育人功能下降。多数高校的资助工作只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资助行为本身所具有的超越经济层面的育人功能却没有被认识到或者说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而实际情况是贫困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因家庭困难导致的心理压力、畏难情绪更加不利于与成长成才。要努力实现从保证贫困生"好上学、能入学"到"上好学、有发展"的目标转变,从保障起点公平到保障过程公平,帮助他们成为精神独立、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人,充分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应该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最高价值目标。

    (二)学生自助意识薄弱,解困能力不足。救济性资助模式,重点是将资助经费直接发放到学生手里,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支持,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连续接受资助后,产生依赖情绪,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一味消极等待外界给予的资助,缺乏积极向上,主动自助的精神。另外由于缺乏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平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受到限制。

    (三)缺乏约束监督机制,感恩意识缺失。救济性资助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强调无偿给予,忽视了贫困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有些学生年年都可以无偿获得助学金,久而久之,便认为受助是理所当然,缺乏感恩意识和勤俭意识,不愿回报他人和社会。与此同时,高校的感恩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端,学生的感恩意识淡化。

    2 发展性资助模式的构建思路

    笔者认为,以"资助为基础,育人为导向"的发展性资助模式是资助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资助工作原则,建立以"能力发展、素质提高"为核心的资助育人体系。

    (一)调整项目比例,扩大有偿资助模式。从当前的资助资金的配比来看,是偏离国情和现实的,这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进程,有悖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应该改变当前 "免费午餐"式的资助模式,逐步缩减无偿资助,建立权利义务对等的资助模式。在给予资助的同时限定一定的条件,国外很多类似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借鉴。例如美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就是典型的"附义务资助模式",重视申请人是否参加义工或是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毕业后是否从事对国家来说是有意义的行业,如医生、小学教师等。

    (二)强化育人功能,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随着贫困生工作的日益发展,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已经逐渐被认可并不断强化。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能够让贫困生更好的发挥和发展其潜力,相比经济解困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三)搭建励志平台,完善集体成才模式。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坚持物质资助和精神培育相结合的双轨模式,可以将诚信教育寓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始终,将感恩教育纳入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始终,将自立自强精神寓于勤工助学的全过程。积极依托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为贫困生提供素质拓展和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服务与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树立优秀典型,发挥群体激励功效。积极开展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寻找和颂扬学生身边的自立自强榜样,不仅可以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可以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图强,拼搏向上,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文华.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模式的建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岑道权.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难点及对策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报.2007(4).

    [3]季枫.对高校贫困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民生专项研究课题《教育公平理念下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14017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