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和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才规划研究
范文

    魏嫄彩

    摘 要: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才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资源。和静县在城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认真探讨各个领域和行业所需人才,根据和静县产业发展做好人才顶层设计。本文旨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才规划提供思路和理念。

    关键词:和静县;新型城镇化;人才规划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生产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之"新",主要体现在改变过去城市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及空间扩张,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注重城镇文化公共服务内涵的提升,使城镇成为品质较高的宜居之所。

    1 和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概况

    (一)和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静县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50.6%,预计"十二五"末城镇化率将达到57%。

    (二)和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和静是新疆的地理中心,周边与乌鲁木齐、昌吉、伊犁等15个县市相毗邻;国道216、217、218线和省道206、301、305、321线穿越境内。二是矿产资源丰富。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29种127处,潜在经济价值6000亿元以上;三是旅游景观独特。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全国十大魅力湿地、高山森林、天山温泉、天山石林等构成了和静旅游的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四是文化底蕴厚重。和静县是东归英雄土尔扈特后裔的主要聚居地,境内有藏传佛教圣地巴伦台黄庙、汗王府以及察吾呼沟古墓群等文化景观。

    (三)和静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劣势。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人才不足。三是建设用地供给矛盾突出。四是环境承载力受到挑战。随着钢铁、矿产、建材等新型产业快速发展,致使环境承载能力的压力日益增大。五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随着城镇化人口增加,水、电、气、暖等生活必需的公共服务需求增大,由于现有设施设备老化、供应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居民需求。

    2 和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才发展现状

    (一)人才发展概况。一是人才规模日益扩大。到2010年底,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1017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1%、人力资源的15%。其中:党政人才126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66人、专业技术人才5938人、高技能人才120人、农村实用人才1984人、社会工作人才504人。二是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到2010年底,具有大学以上学历1636人、占总量的16%,大专学历3284人、占总量的32%。三是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少数民族人才总量达2931人,占全县人才总量的28.8%。四是人才环境逐步优化。成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完善了相关人才制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人才政策不完善,吸纳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较弱。由于财政困难,自然地理环境较差,缺乏与发达地区开展人才竞争的实力,不仅难以引进人才,而且造成现有人才流失。二是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现有人才作用发挥十分有限。在人才使用中,"学历取向"仍占主导,分配制度缺乏新的突破,没有完全打破固定工资制,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人才结构、分布不尽合理。现有人才中,高学历、高称职的人员比重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行业,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匮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素质偏低,企业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短缺;人才老龄化趋势逐步显现,45岁以上人才比例逐年上升。

    3 和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才规划思路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才规划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二是坚持人才队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确立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实现人才资源的综合开发、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三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为重点,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坚持增加总量与提高质量相结合的原则。要在实现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把提高人才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放到优先地位。五是坚持引进人才与盘活存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千方百计引进优秀人才的基础上,努力通过提高素质、优化配置和强化激励,充分挖掘现有人才潜力,提高现有人才的使用效率,走外延开发和内涵开发并举的道路。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才规划发展目标。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形成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城乡互促的人才工作新模式;人才结构逐步优化,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数量明显增加,行业、产业人才分布相对合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政策逐步健全。到2020年,全县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6500名,年均增长5%;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总数的20%,基本满足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4 和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才规划重点领域

    (一)新型工业化领域:重点加强钢铁、能源、有色金属、非金属、建材等产业领军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依托援疆省份河北省及内地高等院校建立企业家培训基地,大力实施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提高企业家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整合资源能力、防范风险能力。引导和鼓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向重点产业流动。加快冶金、矿山开采等重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的实训基地建设,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大量标准化产业工人。大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做大做强旅游业,重点加强旅游产业开发设计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旅游文化挖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

    (二)农牧业现代化建设领域: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职业学校、教育培训项目的主渠道作用,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急需的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积极探索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村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人才的聪明智慧。出台优惠补贴政策,鼓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一线,普及农村科技知识与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科研活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生态和环境保护建设相关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三)和谐社会建设领域:着眼于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思想文化等领域人才建设。按照逢进必考、公开公正的原则,运用公开招考、政府购岗等形式,在基层政法工作部门充实一批政治强、素质高、懂法律、会双语的政法人才,不断提升政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围绕社区建设、社会保障、基层法律服务、残障康复、家政服务等社会工作重点,大力培养社区、乡村社会工作人才,逐步提高社区、乡村社会化服务水平,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发展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社会工作人才与志愿者队伍联运机制。依托东归文化体验基地建设,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实施高端文化人才引进工程,打造"东归文化"品牌,加快推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

    人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是重要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市场基础设施等全方位的支撑,但只有人才的支撑才是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弥补其他因素的不足。能够培养、吸引更多的人才就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占得先机,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与人才规划。总之一句话:和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才才是高地,规划才有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3(09).

    [2]孙媛,文明.论人才是实现"中国梦"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资源[J].新西部(理论版),2013(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