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
范文 | 谢光华 万瑶 吴泳思 摘要:与传统经济管理专业的教育体系相比较,企业实训与学科科研不但促使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还能发挥专业教育的潜能。产学研合作教育弥补了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不足。院校与企业、政府的合作将推动经济管理专业科研创新扎根于实践。在产学研的互动中,经济管理学科的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域将得到进一步融合,学生也能通过各种实习、实训活动体验到知识创新的氛围,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开辟新的路径。 关键词:产学研;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 加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协调健康的发展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国际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稳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和高等院校的重视。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一项关键内容,创新型人才培养也逐渐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的目标,旨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随着我国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经济主体对大学毕业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作为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管理专业,如何将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现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成为了当前教学科研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文在总结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探讨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1.当前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把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高等教育为了主动的适应社會发展的需求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诞生和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源自高等学校教育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体模式因不同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而高等学校的办学方针与及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决定因素。因而,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是密切结合的。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也必须通过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打通企业、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隔阂,以培养更多的“脚踏实地”的创新型人才。从本质上讲,产学研合作教育也是迎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展示高等教育向创新型与务实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历史使命与时代内涵。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也对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国外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其中产学研结合度较高的包括美、加等国的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nd Further Eduction,技术和继续教育体系)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对培养人才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教育成效,而我国目前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尚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 1.1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教学考核、职称评定、课时计算、学校评估等评价体系上,均对所有学科实行比较单一的评价模式,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各学科专业尤其是新兴专业的差异化特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量专业教师迫于科研考核的压力,将大量工作时间投入到项目申报和科研论文的写作中,忽视了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往往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进行创新型教学需要大量的事件场所和实习基地,这些都限制了创新型实践教学的可持续性开展。因此,很多教师以回避、从简甚至轻视的态度对待实践教学,从而又导致实践教学占专业教学比重过小,实践教学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使得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习中,学生得不到实践的锻炼,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与实践的脱节。 1.2实践性在人才培养定位中缺乏应有地位 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都设置了经济管理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规模也是近年来高校各专业招生中比重较大的。但是,从目前状况看,很多高校并没有将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经济管理专业涵盖的行业广泛,不同层次的学校对经济管理专业定位侧重点不同,每个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有的高校以基础理论为导向,提出培养通晓国内经济管理理论的国际型、复合型专业人才,虽然在培养目标中含有为企业、科研、政府等单位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但纸上谈兵,流于形式的较多。因此,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考核与评价常常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实践性在人才培养定位中没有落到实处。 1.3师资队伍建设难以满足专业发展 尽管我国高校开设经济管理专业的历史较长,拥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的师资数量较多,但是师资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在经济管理部门的从事实践工作的经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经济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文科专业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拥有相关从业经验或在社会从事兼职工作。而目前的专业教师大多只有从学校到学校的单纯的生师角色转化的经历,师资队伍在整体上缺乏实践积累经验的积累。即使有从实务部门转行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迫于科研考核与晋级的压力而无法投入于实践性教学,从而没有充分发挥这些双师型教师的积极作用。 2.产学研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经济管理专业是一个普适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产学研合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开辟了重要的途径。根据多年来积累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经验,结合实践教学的特征,我们认为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助于融合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历,将学生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从实践中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国外学者从产学研相结合的角度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先后提出了“教学工厂”、“校企72联合办学”、CBE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和流程安排。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大量的尝试与探索,认为高校产学研结合应以专业特色为基础,围绕本科教学中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实践教学要服务于地方企业与经济发展,将企业技术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作为高校教学单位广泛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所关注的视野。实践教学深入实体产业各个领域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又能开拓教师的研究方向,挖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潜能,提高教师实用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相结合的工作绩效,同时也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经济管理专业应组建多层次产学研团队,以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组织教研室教师与地方政府与各类企业的深入合作,包括企业横向项目的开发,承包企业讲座、培训、咨询服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开辟实践性学习的平台。承担地方经济服务项目,包括地方政府经济规划的制定,地方政府各级公务员与企业员工开展培训与讲座等,从而获得横向课题的支持,驱动整个专业师生完成各项实践工作。同时,撰写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案例,通过案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体经济和实体组织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代知识与理论前沿,最终通过纵向课题的成功申报和科研论文的发表等方式,完成学校对教师科研与教学绩效的考核要求。经济管理专业的老师将获得更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委托课题,由教研室主任和优秀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深入实地调研并完成研究报告。教师们可以把各种鲜活的案例作为研究样本,积极申报包括国家级、省级纵向课题,实现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的结合,从而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每年参与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撰写策划方案、模拟企业金融财务竞赛等,将企业的产品品牌宣传策划作为校企合作共赢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拓展实践性教学的空间,促进产学研良性的循环发展。 3.产学研合作将促进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产学研相互合作教学弥补了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不足。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企业和科研机构全方位的参与到办学与教学的过程。与学校教育相比较,产业部门与科研院所更直接联系生产实践,更需要利用知识与技术创新来解决实际问题。高科技企业与研发单位作为科学理论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场所,在知识革新、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等方面优势卓越,也应该是经济管理专业各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摇篮,是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產学研结合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素质提供了平台。通过产学研方式合作办好经济管理专业,学院能够根据各专业方向、学科性质的不同组建广泛的实训基地,将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与企业的生产与研发过程密切结合,使学生从生产实践和研发活动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另外,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有利于企业尽早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我所用,为企业的科技与管理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类院校与政府、企业的广泛合作促成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经济管理类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只有实现学校、教师、企业、政府等各利益方的互利互补,才能可持续深入开展。兼顾四个主体的需要是实现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相互支持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经济管理院校的角度来看,其优势在于有众多的专业理论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团队;有更多接触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资源;拥有完整的、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不足在于缺乏资金来源;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应该是从实践中产生,并最终服务于实践。毕业后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满足社会需要是检验经济管理类院校教育成果的主要指标之一。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以‘饵艮务社会”为导向的。作为学校教育的最终“产品”,学生也应该是校企、政校合作的结晶,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将来才会接地气,更务实。 4.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经济管理院校作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培养人才的教育功能与现实意义虽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缺少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氛围与科技前瞻,如前沿知识、训练过程与技术创新氛围。产学研合作教育弥补了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不足。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要充分利用与企业的合作机会,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多层次地深入到经济管理院校的教育实践中。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课本知识的吸收者、企业生产的参与者、科技研发的承担者。这将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科研创新的意义,体验到与企业科研人员共同承担项目、开发项目与知识创新的氛围。 首先,经济管理类院校应合理地分配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重。一方面,鼓励教师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中,更加高效地实现教师教学需求与科研考核需求的平衡。另一方面,支持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政校合作等横向课题途径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促进教师在主动承担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理论创新的积极性,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重的合理均衡,改变理论教学脱离实践的现状。 其次,突出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与创新型定位与目标,扩大经管类院系的影响力。教师通过深度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促进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更扎根于研究并解决企业与政府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在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知识与经验的交换过程中,师生将各种经济管理类横向委托课题纳入研究与案例教学的范畴,以各类企业讲座、培训服务的形式,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其输送具备经济知识、管理水平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优秀毕业生,为学校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可。 最后,在产学研相结合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实践教学体系,促进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学生素质的认可度与满意度提升,促成产学研结合中的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