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
范文 | 孙康丽 摘要:绿色发展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提出的重要发展观点,旨在确保我国可以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同样存在着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因此在新时期对于绿色发展观要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相结合,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就必须对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是不同的,在远古时期,由于缺乏对于认识自然的工具或者说当时的人类处在发展的初期,因此他们对于自然的态度是崇拜的,或者是一种盲目的崇拜,而没有任何的主观的思索在其中。到了人类发展的封建时期或者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开始逐步的去探索整个自然界,但是当时的探索是有限的,对于自然的探索仍然处在半盲目的阶段。到了近代,伴随着人类思想的解放,或者说人类利用自然工具的先进化,人类逐步在盲目崇拜中走了出来,对于整个自然界的认识也更加趋向用一种更合理的眼光。而在今天,随着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入,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探索更加的科学化和全面化。 马克思自然观的创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结合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前人对于整个社会的认知的基础上的,是对于已有思想进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得到的。马克思认识到人类与动物是截然不同的,而这种认识是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发现的,在其中马克思逐渐的了解到了自然的概念。对于人与动物的不同,马克思指出人不仅仅是去崇尚自然还会能动的改造自然以适应自身的发展,而对于动物而言,他们只能去被动的接受自然的安排,无法主动地做出改变。这样,就为我们正确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道路。在1841年,马克思书写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在其中他提出了关于人與自然的一些观点,他认为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能够在自然中积极的适应,同时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会对整个自然界产生影响。在见识到当时整个自然界被人类无度的开发,并且当时的社会在资本主义的控制下产生的混乱,马克思清醒的认识到,在当前的情况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极不对等的,人类的无度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他通过深入的观察并且进行了无数次的实践终于提出了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自然观。为了实现对于旧的自然观的变革,马克思书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同时马克思指出,在费尔巴哈以及前人的旧的唯物主义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旧的唯物主义没有认识到人是能动的,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可以对自然产生影响。正是这些观点的提出,才使得马克思在旧的唯物主义观中解脱了出来,正是由于能够在旧的唯物观的束缚中解脱,马克思才可以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为以后践行和发展马克思自然观打下了基础。 二、马克思自然观的内容 (一)自然界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 1.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自然界对于人类而言是先在的,既自然界的产生和存在并不会因为人类的产生而改变。自然界一直是存在着,在地球无数的岁月中,自然界都在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着,并且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它并没有因为人类的产生而停止发展,也不会因为人类的发展而停止发展,这正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通过人类的不断实践和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人类逐步认识到人同样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曾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这就向我们明确的指明人类要想生存就必须依赖于自然界,离开自然界人类将无法继续生存,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对于人类而言,自然界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2. 实践在人化自然中的能动作用 实践对于人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体现,实践可以指导人们去改造我们生活的世界以更加适应人类的发展。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类虽然同样是自然的产物,但是正是因为人具有实践性,从而使人类具有了自我意识。同时人类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获取更多的物质满足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向自然获取,而这个获取活动就是实践,可以说实践同样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缺了这个桥梁,人类同样会和动物一样变得只能被动地接受自然。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而这是一种有目的性、规律性的活动,而为了更好地认识整个社会和整个自然界,实践活动与实践目的性的结合是必须的。 (二)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1.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人类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的馈赠,而自然的延续需要人类的呵护。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但是人类在产生以后就不断地自我发展, 通过实践能力逐渐与自然抛离开来,不在被动地接受自然,而是在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改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无论如何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人类发展所需的物质都来自于自然界,而人类如果离开了自然界那么自我的毁灭之日也将不远。因此可以说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只有自然界的存在,人类才可以不断地发展。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一切都来自于自然,因此人类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类是不能脱离自然而独自存在的。 2. 尊重自然基础上的改造和利用 自然界相对于人类而言是独立的,自然界有自己发展的规律,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不会因为人类的活动而发生改变,而人类在发展中却要接受自然发展规律的限制。马克思认为,人直接的就是自然的存在物。人类和动物一样都要接受自然地限制,区别就在于人类可以能动的改造自然以适应自我的发展。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是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如果这个改造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在近代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山体滑坡、海啸等,都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破坏了自然原有的规律所造成的。因此可以说人类要发展需要向自然界索取物质基础,但是这个索取是有限度的,当无度的所需发生时,人类将会承受自我的贪念所带来的惩罚。今天,我们要更好的生活,就必须正视自然的发展规律,依靠自然,在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实现自我的发展。 三、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对于发展理念,我国根据时代和历史的不同都有所不同,在最开始的建立绿色工程到今天十三五规划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表明了我国对于绿色发展的重视。提出绿色发展是根据当前我国的发展情况提出的,在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已经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已经认识到只有实现人、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长远发展。不争一时的经济发展之势,不去羡慕他国的经济,做好自己,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十八大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要做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到不浪费,同时要做好创新工作,只有创新才能够在花费最少的资源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已经由人类刚产生时的崇拜发展到今天的征服或者改造。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就曾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就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发展是离不开自然界,人类虽然在发展中不断地改造著自然,但是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当人类的破坏达到一个限度之后,自然就会反过来惩罚人类,由此也揭示了,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虽然我们具有实践性,可以去改造自然,但是我们只能在自然的发展规律之中去改造自然。 我国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同样犯过一定的错误,例如大跃进时期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是没有认识到根据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而发展,在当时造成 了一定损失。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经济的战略,但是在某些地区就出现了发展经济而不顾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的现象,造成了荒漠化,可耕地面积大大下降,围湖造田造成土地无法使用,种种都说明与自然为敌将不会有好的结果。幸好我国及时发现了问题所在,提出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理念,从而在全国推广,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立了纲领。 (三)走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我们讲述了人类与自然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尤其阐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为了能够追求最大的发展而无视自然规律的情况,造成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都曾发生过毒雾事件,而此毒雾事件正是由于化工厂没有考虑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而无度的排放废气造成的,而这种行为自然受到了惩罚,在这几年的毒雾事件中,无数的生命被剥夺。在资本主义的理念之下,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略环境的承受能力,但是这种思想的后果就是先污染后治理。虽然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后期的治理费用远远超过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因此可以说,这种理念是必须抛弃的。当前,我国经济同样在高速发展之中,在我国某些地区的确存在为了经济的发展而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的事情。但是党中央及时发现了问题所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要在当代人的发展中又不能破坏下一代人的发展所需。因此我们要接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所带来的教训,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发展中促经济在发展中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马克思自然观解释了人与自然地关系,在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要适应自然发展规律。在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当前的发展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情况,结合已有的发展情况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9.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5. [5]本书编委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