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的关系研究 |
范文 | 杨月 万诗雨 乔文佳 摘要:在“双创”背景下,文章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选取了四川省的31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 近年来,高校的毕业人数呈爆炸式的增长,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难题。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滚滚掀起,各大高校纷纷与企业一起热烈开展各項创业竞赛、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等,引导大学生将创业想法转化为创业计划,并最终将创业计划转化为创业行为。尽管如此,《2017年全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显示,201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小于3%,创业的成功率更是不足10%。由此可见,虽然国家、社会和高校已经大力支持,但是大学生的创业成效仍然不理想。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愿都是影响创业行为的关键因素。为了切实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了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能够完成各种任务的一种信念。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andura率先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够胜任各种工作的自信程度。随后,Boyd和Vozikis将自我效能感作为实施创业活动的一种态度和信念,即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的研究领域中,曾有多位学者都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下过定义。创业自我效能是一种可变且有助于创业者依据本身的特征如知识和技能等进行创业的个人信念和自信。随着研究逐步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和维度划分。Chen等人将创业自我效能感划分为风险承担、资金控制、创新、市场和管理五个维度。Jill将其划分为机会识别、关系、管理和风险容忍等维度。而我国学者汤明基于创业的特定任务提出了组织承诺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风险承担效能感、关系协调效能感和创新效能感五个维度。但是,学者们对于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和维度划分尚未达成一致。 创业指的是创业主体将创业想法转化为创业计划,并付诸实践的一个过程,并且为了实现自身创业目标持之以恒地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一个过程。毋庸置疑,创业的起点是创业想法,而最终的结果是创业行为,这一转换过程的发生依赖于创业意愿。创业意愿是个体对于计划从事创业活动,并且期望在将来履行计划的一种主观判断。因而,想要进行创业活动的一般是创业意愿较高的个体。创业意愿指个体根据自身能力和外界市场机会的客观评价,进而形成对创业的认识及付诸实践的心理强度,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创业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决定了其创业意愿及创业行为。 至今,大多数研究关注于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其中包括外在因素如经济状况、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以及内在因素如个人特质、自我效能感和风险感知等。除此,也有学者开始深入探讨创业意愿与创业自我效能感等认知变量的关系。范巍,王重鸣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个体的创业意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学历、专业和年龄方面;并且,创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在创业意愿方面的倾向更高。汤明等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影响创业意向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丁明磊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孟新等通过实证调研发现,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同时又有一些学者对这一关系持否定态度。 综上所述,目前,部分研究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具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但仍然有部分学者存在质疑。并且,目前关于此类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同时,探讨其与创业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也还不够科学深刻。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下,提出如下假设: H1: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H2: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收集样本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进而验证理论假设。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多所四川省内的高校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问卷380份,实际收回349份,有效问卷为316份,有效回收率为90.5%。样本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对变量的测量均选用前人的成熟量表,采用李克特5 点量表法。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主要借鉴汤明、张淑玲等人的研究,初步拟定23个题项,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3,效度值KMO为0.848。创业意愿量表主要采用Bagozzi, Yi,和Phillips(1991)设计的创业意向量表,含有5个题项,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0,效度值KMO为0.857。由此可见,创业意愿量表和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效度水平都比较高,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数据分析 (一)基于个体特征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1. 性别因素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的均值水平均高于女生。在创业意愿检验中,性别变量的t统计量为4.481,显著性水平为0,远远小于0.05。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检验中,性别变量的t统计量为0.914,显著性水平为 0.362,远远大于0.05。这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相近。 2. 专业因素 通过对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感的F统计量分别为1.055、0.29,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305、0.591,都远远大于0.05,所以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 年级因素 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如表 2结果: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感两组样本方差同质,F统计量分别为4.043、3.326,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18、0.037,都远远小于 0.05,所以,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双侧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585(P<0.01),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具有較高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其创业意愿也更强烈。 (三)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的回归分析
从表3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验证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本研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其中,标准系数Beta值确定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自变量)对创业意愿(因变量)的贡献大小;调整判定系数R2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即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自变量)对创业意愿(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可以看出:标准系数Beta值为0.585,即创业意愿=0.585*创业自我效能感;调整系数R2为0.341(P<0.01),表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解释34.1%的创业意愿。 四、讨论与总结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对316名四川省内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以及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并不存在差异,但是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创业意愿均高于女生。这说明男女生在创业方面的自信程度是相差不大的,但其传统的社会角色认知可能导致这一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其受创业教育程度和社会资本积累可能造成这一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专业划分较为笼统。 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创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具有较高的创业意愿。 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效地推测其创业意愿。 (二)实践意义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各高校都在树立创业模范,致力于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本研究也通过探讨,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深度解读创业活动,营造创业环境。即便在“双创”背景下,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印象还比较模糊,缺乏理性化的认识。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和创业达人分享会等方式来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同时,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加深对创业活动的理解,使大学生能够合理评估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增加创业知识和提高创业技能,同时积累创业经验和创业资源,提升创业的自信心。 第二、识别不同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因材施教,整合教育资源。由于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都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做出合理评价,对不同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同学,应该重点提供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及咨询服务等,鼓励其将创业意愿落实成为创业行为;而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同学,应该通过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及创业培训等方式提高其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其创业意愿。 五、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研究得出了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的一些结论,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第一、本文仅讨论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在比较常见的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年级、专业之间的差异,而未考虑家庭背景等内容。第二、本文把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了整体性的单一的指标,没有深入探讨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具体结构维度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第三、本研究的样本数量比较有限,不能全面反映总体状况;第四、本文探讨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于创业意愿的预测作用,但是没有给出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的详细解释。 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第一、增加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家庭经济状况、户籍等因素,探讨创业个体的成长环境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之间的一种作用关系;第二、深入探讨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第三、增加样本数量,细化样本类别,使研究结论更加准确可靠论更加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03). [2]Chen. C. C., Greene, P. G. and Cr ick.A.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13). [3]Jill.K.;Robert. S. D. Measure for M easure: Modeling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onto Instrumental Tasks Within the New Venture Creation Proces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2005(02). [4]丁明磊.创业自我效能及其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 [5]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05). [6]孟新,胡汉辉.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分析——以江苏高校的实证统计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5(11). [7]汤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维度划分及其与创业之关系探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8]熊景维.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学生的创业障碍认知研究——基于SEM模型和LAC方法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9]周勇,杨文燮.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及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08). *本文系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行为:诱因、机制与类型”(项目编号:ky2016262)的研究成果;亦为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金堂县为例”(项目编号:20171062605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