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究借贷消费产品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
范文

    汤欣悦 谢依璇

    摘要:在借贷消费产品层出不穷,而大学生拥有较充足可支配收入且掌握互联网等各种消费手段的前提下,其消费行为及消费结构更容易受到借贷产品的影响。文章利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在对大学生生活费分层的基础下,探究借贷产品对大学生消费的基础影响及各种促进作用和消费诱导。

    关键词:生活费分层;消费结构;消费诱导

    借贷消费类产品于2015年大量出现,至2016、2017逐渐风靡。目前大学生用户也加入借贷产品的使用并成为其瞄准的重要对象。随着大学生使用增加,由于网络平台借贷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给大学生本身和家庭及学校都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目前针对大学生借贷行为,已有对其借贷消费的动因、使用心理探究及借贷的消费风险、法律风险挖掘。在引导教育方面,提出了高校借贷引导教育及高校与社会联动的网络管理。本文将于消费习惯的改变探究其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据2017年“蚂蚁金服”官方数据,“蚂蚁花呗”使用人群中90后约占4500多万。而在部分商家与“蚂蚁花呗”合作后其销售额平均提升了23%。且各种小额借贷类产品及信用卡产品将特殊目标受众瞄准大學生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更值得探究。由于“蚂蚁花呗”2017年在信贷类产品使用排行中排名第一,本文以蚂蚁花呗为例探究消费信贷产品。

    一、大学生消费基本情况

    (一)数据来源

    数据以徐州工程学院学生2017年平均月消费额及借贷额度为基础。通过发放问卷针对徐州工程学院15个学院发放了600份问卷,其中收回600份,无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583份。并针对人数较多的经济和管理学院各班级进行单独个人的数据调查。包括生活费数额、借贷消费品使用额度及月各类消费具体占比结构。

    (二)各消费档次人群的消费结构对比

    综合得分是根据问卷的数据,通过公式计算所得。综合得分可以直观反映各类花费所占比重。

    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填写人次(式1)

    除月生活费超过2000元的调查对象外,各档次均日常吃饭占比最大。在去除最高及最低档次的情况下,消费结构占比由大到小为:日常吃饭>穿着搭配>娱乐及护肤>学习>游戏。

    且随着生活费的增加基础日常花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穿着搭配及电影娱乐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以推断,在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其更侧重于穿着及护肤类用品的花费。过度消费及刺激性消费出现的情况也就更大。

    二、借贷消费品对大学生基本消费情况的改变

    (一)消费额度的提高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消费额度。大学生生活费一直处于总体金额固定,偶遇节假日小部分波动的状态。其本身的消费结构也会自我调节,不会出现大幅度消费金额及结构变化的情况。但以蚂蚁花呗为首的借贷类产品其打破了这一平衡。增加了当前可支配额度。也就间接刺激消费,增加了当前消费额度。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排除不使用蚂蚁花呗的调查对比后,其透支额度多为生活费20%以下及20%~50%之间。透支50%以上的较少。但该数据显示了借贷产品对月消费额度的提高。

    (二)消费观念的转变

    “先消费,后付款”正是借贷产品所宣传的消费观念。“心情消费”“生活品质消费”正是借贷产品带给我们的变化。

    1. 灵活支配。美其名曰“享受当下生活”的消费对消费人群的自我控制提出要:自我控制较好的人群提高了生活品质,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2. 无顾虑享乐消费。自我控制较差的人群“无顾虑消费”增加了还款负担。月复一月增加的还款金额反而增加其生活压力。

    (三)消费方式的变化

    网络消费在努力发展为主流消费模式。相较于其他人群,大学生更善于从互联网获取新鲜事物,而在信贷消费又为其提供额度的情况下,恰好满足其消费需求。一方面实体商店可能不能及时提供新出现的产品;另一方面大部分借贷及分期服务需要互联网消费才能提供。这也是电商平台的一种潜在垄断方式。

    三、借贷消费品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一)对消费合理化的促进

    1. 大额支出平均化,总体提高生活品质

    在属意于某种价格较高的商品但购买后影响基本生活的情况下,使用分期产品确实成为不错的选择。一方面满足了消费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对日常生活没有较大开支上的缩减。

    2. 增加收入分配的灵活性,获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在1000~2000元间,在排除基本开支后,可分配金额一般不足以进行某些理财产品的购买或进行储蓄以获得部分利息。当使用短期借贷产品后,是一种间接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以获得小部分收入,是间接通过信贷增加资金以投资的手段。

    (二)对消费误导性的作用

    1. 产生借贷消费诱导,缺乏理性

    以扩展使用人群为目的消费产品在消费者最初使用时,多为其提供 “满减”及与商家合作的各种优惠。以优惠作为手段促进消费者使用借贷产品其实质是一种消费诱导。而借贷类产品本身具备着一种递延特质。当开始进行下月还款的时候,消费额较多的消费者会自动转化为借贷消费模式。在可支配资金增加的情况下自然增加消费,已经为了“满减”或其他优惠增加了更多购买,从而达到商家的消费诱导。

    2. 增加盲目和刺激性消费,畸形消费

    大学生是更容易冲动消费和刺激性消费的群体。其接触事物的方式使其更容易被时尚及各种高端消费品所吸引。在已有可支配收入受局限的情况下,还可以对其购买冲动起到遏制作用。但当可支配收入间接增加, “下月还”和分期使得生活费的遏制作用失效,自然会增加一些高端消费品的购买,也增加了还款负担。而在消费观念转变的刺激下,盲目追求片刻的生活品质,更容易造成部分消费额度过大,使整体消费结构畸形。

    3. 失去总体支出把控,过度消费

    由于借贷不能像银行卡一样定期提醒剩余金额,对于部分不记账或不能充分把控消费支出的人群自然而然就不能及时了解可支配金额及实际剩余金额,当消费结束才会发现早已超出消费预期,造成过度消费。

    四、优化大学生借贷产品使用的建议

    (一)明确消费目的,理性约束消费

    无论借贷消费还是日常消费,都应明确我们的消费目的,达到怎样的消费预期。而不是,看见吸引或者优惠促销类产品就缺乏理性。只有秉承有效合理性消费的理念才会控制住消费中非理性和带有诱导性的部分。正确识别商家的消费诱导,利用其手段为自己的消费寻找优惠而不是为优惠所牵引。

    (二)摆正消费观念,控制借贷额度

    无需全盘接受借贷消费所提出的“先消费,后付款”观念。在这种观念下易因追求生活品质而选择奢侈及高端消费品,也易攀比性消费。合理控制可用于非必要方面的支出,不需要因有借贷额度就产生依赖消费的观念。规划好可使用的信贷额度,在可支配情况下合理根据用途分配使用金融借贷产品额度。控制借贷行为,防止下月还债负担过大。

    (三)总体规划消费,调整消费结构

    确实记录或掌握历史消费支出,可通过记账或其他管控手段进行消费数据分析以获取自身消费结构。根据以往记录估计自身合理消费结构的预期,在此预期上进行月消费监控。在每月月末对本月支出进行回顾、总结,对其中支出过大或不合理部分进行标示,并在下月有意识进行调整控制。根据上月变化部分调整下个月的支出预算,于下月底进行总结。

    五、结论

    1. 借贷产品总体而言对大学生消费刺激具有双面性。对消费习惯有着合理性的促进作用也有着盲目性的诱导作用。这就要求大学生更需要谨慎使用借贷消费产品。使用借贷产品是需要控制力的。鉴于“买买买”的诱惑,消费更需要我们量力而为,毕竟虽然透支短暂增加消费可支配额度但终归是增加了个人整体财务负担,是一种消费的递延模式,但使消费额度失去了整体把控,这就诱导了各种过度和刺激性的畸形消费。借贷消费增加的不仅是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增加了畸形消费的风险。

    2. 大学生更需要明确个人月消费结构。可以不准确记录每一分钱的流向,但需要做到对大额支出去向明确。根据数据显示,大部分的生活费是不知所踪的,这也意味着部分消费是非必要性或者失去管控的,这部分非理性占比越大越不利于个人消费合理化趋向的。

    3. 侧重于“节流”而非“开源”。出于对理财的兴趣或者增加生活体验,大学生可使用部分资金进行低风险的金融产品的购买,进行理财的体验或入门,但需要作损失预估,做好心理预期。但由于本身拥有资金不多,承担损失能力不够,且理财收入很低,大学生节流以省去非必要性或部分娱乐性支出的金额较之开源更简单也更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晓航.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研究——基于零花钱支出的调查结果[J].消费经济,2016(07).

    [2]李琳.大学生网上消费现状调查及建议[J].河南农业,2018(02).

    [3]舒涛,付軻.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借贷畸形消费[J].高校辅导员,2016(06).

    [4]彭志浩.蚂蚁花呗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对武汉市7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02).

    [5]杨楠.不同框架效应下大学生网络借贷决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基金项目:徐州市徐州工程学院2017年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的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项目编号:XCX2017179 。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