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河南省云台山景区生态旅游扶贫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
范文 | 王诗雯 汤滟文
摘要:文章以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为例,通过案例分析研究生态旅游扶贫效应的实践状况。研究发现,云台山景区存在的问题包括:外来品牌与当地旅游发展模式竞争、劳动力饱和、旅游产品竞争力下降以及景区和居民的利益分配矛盾。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景区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扶贫绩效,提出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培养旅游扶贫人才,精准设计旅游收益回馈机制。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扶贫;扶贫绩效;云台山景区 一、绪论 (一)生态旅游扶贫的界定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即以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生态旅游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生态资源和不破坏生态环境。即为了欣赏某些特定的自然景观中现有的景观资源,旅游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区域、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旅游负面影响、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前提下进行。 1991年,旅游扶贫的概念被提出。即依托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政府、企业等外部资源与当地居民的合作,建立依托当地旅游资源的产业,从而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生态旅游扶贫是以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为核心,开发有利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旅游项目,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实现贫困地区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通过旅游消除贫困的主要理念是PPT(Pro-poor Tourism)。PPT的概念是在1999年4月由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提出的,主要指对穷人有益的旅游。它强调穷人不仅在经济层面上,而且在社会文化层面上都能从旅游中获得净利益。在微观经济效应层面,PPT强调社区和穷人参与旅游发展,以确保旅游发展为穷人带来净利益,帮助减少贫困。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被作为一种发展经验逐步得到推广。在有关贫困人口在区域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实际受益情况的研究中,发现当地居民很难享受到旅游开发的实际利益,反而承担着旅游开发带来的很多负面影响。 二、河南云台山地区生态旅游和扶贫现状 (一)云台山景区概况 云台山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东北部山区的南太行山脉体系,面积为50.2平方公里,东临新乡,西接洛阳、济源,南有郑州,北毗晋城。云台山景区内有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并因此加入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此外云台山景区拥有七个国家级称号。云台山景区所在的修武县共有13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最多;民间艺术众多,有花船、推花车、背妆等十余种;历史事件有汉献帝贬居修武、“竹林七贤”隐居修武、孙思邈云台采药居住“药王洞”等;现存很多历史文化遗迹,李固龙山文化遗址、汉献帝陵、韩愈墓等。 (二)扶贫现状分析 云台山景区的山水美景得到广大游客的肯定,为修武县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2016年全县先后完成9个贫困村、2130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五年来(截至17年)新增就业54830人,11860人脱贫。2013~2017年修武县旅游行业发展情况如表1: 以上数据表明,2013~2017年间,修武县旅游综合收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增长率却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在2015年下降到12.7%,而在2017年达到最低值3.7%。生态旅游的提出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收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收入增长幅度变小,当地居民的收入也随之减少,旅游扶贫的经济效益显示出缩小的趋势。同时,虽然前几年政府重视,修武县旅游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只依靠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的云台山景区逐渐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加上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班子的更换,景区出现“无人看管”的状态,游客的数量急速上升和下降,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不稳定的收入变化,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当地居民在旅游扶贫方面的收益并不乐观。近几年来景区发展遭遇瓶颈,上层政府的决策得不到真正落实,旅游产品竞争力下滑,对境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减弱,旅游产业收入提升缓慢。外来品牌企业的入驻,使当地居民开发的民居旅游模式遭到挑战。景区内部现代化设施齐全,餐饮住宿行业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却也面临着劳动力饱和的状态,部分居民不得不在旅游淡季时外出打工来补贴家用。2018年,修武县全力促进全域旅游,吸引大量投资,希望通过云台山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领更多的居民脱贫,却忽视了景区和居民的利益分配矛盾。景区发展占用了当地居民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资源,但是居民的利益在景区发展过程中未得到很好的保障,不能真正实现脱离贫困的目标,旅游扶贫的绩效有限。综上所述,云台山景区在旅游发展模式和旅游产品开发、人力资源投资以及收益回馈等方面出现主要问题。 三、旅游扶贫的实现对策及建议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生态旅游实现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至关重要。通过云台山景区生态旅游发展,并以社区群众精准扶贫为重要目标,我们从旅游发展创新,扶贫人力资源投资与精准收益回馈提出政策建议。 1. 丰富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利用已有优势,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并加强宣传力度。云台山景区所在地修武县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可结合生态与人文优势,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将景区周边的民间工匠、民间艺术表演者集中于一地,在云台山旅游线路中开设风俗文化遗产旅游环节。加强对云台山景区的宣传,利用电视与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科学扶贫旅游营销,重点宣传,扩大影响。和去哪儿网、携程、爱彼迎等旅游app合作,在首页给用户推送推荐云台山景区。积极举办、承包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登山赛事活动,提升修武县云台山的知名度,吸引游客。 2. 投资旅游人力资源,培养旅游扶贫人才。修武县政府可以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和加大工资福利等待遇吸引在旅游扶贫有建树的人才,制定优惠政策,不仅要把人才“引进来”,还要让他们“留下来”。同时选拔培养当地的旅游扶贫人才,修武县扶贫相关部门可与大型旅游企业及高等院校就旅游扶贫问题加强交流与合作,对选拔出来的人才、重点贫困村村干部、乡村旅游经营个体户等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提升当地旅游扶贫重点带头人的专业素质与服务技能。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公益性培训,开展“旅游专家下乡”活动,让专家从专业层面为贫困村农户提供旅游服务公益性培训。 3. 建立貧困户信息档案,精准设计旅游收益回馈机制。确立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开展的基础,在确立帮扶对象时可实行“个人申请、村民推荐-组织评定-村民群众投票-最终确定扶贫对象”的方式,评选出真正需要帮扶的对象。同时扶贫干部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实地走访,明确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经济收入状况、致贫原因等并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在旅游经营所得收益与村民利益之间建立稳固、合理、公正的利益分配链接机制。调动贫困户村民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当地旅游开发规划与经营中,将景区用地资源作为贫困村的固定资产入股,以此获取财产性收入,形成景区对驻地贫困村的长期利益回馈机制。 参考文献: [1]肖建红,肖江南.基于微观经济效应的面向贫困人口旅游扶贫(PPT)模式研究——以宁夏六盘山旅游扶贫实验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4(01). [2]常玉光,常春勤,牛海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云台山旅游景区生态承载力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3]陆薇.多案例视角下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的绩效与对策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06). [4]冯炜娟.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旅游问题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2018(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