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运行策略研究
范文

    摘 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做好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鉴于此,本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就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运行与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与运行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特点;运行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策略,随着广大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人士的关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逐渐普及开来,并在促进高校科研、教学工作发展,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和充分发挥政府在教育、商业领域的引导、服务职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中,包含企业、政府、高校以及中介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整体,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只有准确定位组织目标,并采取科学可行的运行策略,才能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优势,集企业、政府、高校优势之大成,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攻关、创新教育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突破。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概述

    产学研是体现不同功能和资源的生产、教育、科研系统,协同创新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联合获得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与结果。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就是通过一系列条件、制度,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各个参与主体在技术创新、资金筹措、风险承担等各个方面的作用,来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活动开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科研水平。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来,高等院校科研与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使得高校科研项目更能适应国家与市场的需求,其次,与校企间的积极协作也使得高校教育工作与技术攻关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使得高校所培养的科研人才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但与此同时,由于经验与指导理论的缺乏,我国高校产学研系统创新机制在运行中也体现出一些弊病。首先,创新成果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与企业、市场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加之高校教师缺乏经市场推广与项目经营经验,导致科研成果的推广相对缓慢,影响了创新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次,人才流动不畅。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许多具备科研能力的高校教师受专业、职称等因素的限制,在创新活动中的独立性较差,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此外由于激励机制缺失,一些高校教师承接创新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活动的开展不够规范,成果不理想,影响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可持续性。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特点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以往的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运行机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目标高端化

    与协同创新相比,产学研合作更加注重技术的转移,合作研究的高度、深度、广度相对不足,导致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不足,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运用难以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究其原因,无非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高校或企业等过分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了长期效益。而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之不同,其目标的设立有着高端化、长期化的特点,在积极追求短期效益的同时,更十分注重创新活动的远期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企业、高校、政府及其他参与组织,更能做到群策权利、协调合作,积极发挥自身在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来促进协同创新项目的进展。

    2.组织系统化

    系统化的创新组织,能够更好地对组织内所有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进行科学分配、调度、利用,进而取得理想的科技创新成果。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通过促进企业、政府、高等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来实现强强联合、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而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由于突破了原来的单位、院系的壁垒,能够对人、财、物进行统筹管理,进而充分调动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为达成理想的创新成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成果易转化

    由于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研发体系从研发需求、研发资源、政策导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成果保护等方面考虑开展各项科研攻关活动,打破了三大参与大单位之间的壁垒,使科研组织上升到“共同体”的高度,因此很好地避免了因参与主体独立性强,沟通难、效益分配难等问题而造成研发成本、转化成本提高的问题。如此一来,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所创造的技术转化成产品的时间大大缩短,成本大幅度降低,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进而使研究成果创造了更客观的经济效益。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运行策略

    为了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高效运行,可采取以下措施:

    1.搭建公司化平台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中,企业的攻关方向、科研动态无疑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搭建公司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对于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全面面向市场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一方面应突出校办企业的主导地位,引导科技机构依托公司化平台申办业务资质和对外承接项目,实行校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主管单位和协同创新平台三级业务管理。将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申办、维护、使用、管理等工作交由科技机构负责,同时将业务资质的管理与审批权限交由公司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负责,由其明确科技机构的申办条件、运行基础及其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作用,对高校科研活动、人才培养、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义务,使科技机构、公司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高校、企业、政府等主管单位共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运行负责,进而达到最理想的管理与运行效果。

    2.优化人才流动机制

    柔性的、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对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价值,调动创新性人才的科研积极性,以及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运行成效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高校应首先打破校内身份、职称、职别的聘用限制,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那些理论知识扎实、创新能力较强、科研能力突出的教职工参与到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中去,使其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科研攻关项目的开展发挥应有的价值。除此之外,高校可根据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内容与需要,设计特聘岗位和兼职岗位,敢于聘用校外外来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平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最后,为了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高校应制定参与人员薪酬、经营目标、科研进展三者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并由专业的绩效管理人员对科研人员的绩效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给予其应有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

    3.强化管控,收益均衡分配

    合理而均衡的收益分配制度,对于协调好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关系,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各方应就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开展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在此基础上拟定项目合同,逐级对合同进行审查,并由各方法人代表签署合同。以明确高校、企业、政府及其他相关机构在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中的责任、义务、职责等等。除此之外,应在政府、企业、高校各方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前提下对合同的规范运行进行监督控制,对科研项目的进展与成果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同时通过强化合同文件管理、强化科研进度和项目推广、运营工作控制等措施来规避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运行风险。创新项目取得科研成果并取得收益后,应在各方协调沟通的基础上按合同规定的各方职能,以及在活动中各方的履约情况、贡献大小、风险管控成果等因素均衡分配科研收益,并对造成科研机密泄露、技术质量事故等影响科研项目进展和收益的主体追究相应的责任,对造成经济损失的个人和机构进行经济处罚。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汇聚了企业、高校、政府等机构或组织的人才、资金、信息、物资、技术等资源,是一个对知识、信息与技术进行集成、重构、创新的过程,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准确定位和充分认识,对于构建科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促进该机制的有效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相对于普通的产学研合作而言,有着目标高端化、组织系统化、成果易转化的优势,为了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高效运行,我们可采取搭建公司化平台、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和强化机制运行管控等措施。

    参考文献:

    [1]赵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89.

    [2]毕强,周浩,王雨.面向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信息资源配置研究[J].情报科学,2013(6):20-27.

    作者简介:林梅(1973.10- ),女,汉,广东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高职教育资源研究、人才学、教育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