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洪泽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
范文 | 张文靖
摘 要: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一级地方法人机构,资本、资产、资金规模都比较小,资本充足率也比较低,风险防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且由于小微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那么如何有效降低不良率,控制好信贷风险,便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洪泽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来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信息经济学理论、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从中找到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可行办法。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在发展的初期必须要放手宏观操做,给与众多的小微企业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自由,目前形势下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深受众多学者和企业家的关注,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它的健康发展是现如今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和金融机构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要求各大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一直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不仅仅因为银行的高杠杆性与负债经营,对风险的把控十分严格,更因为小微企业自身的业务不稳定、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令人担忧和经营成果并不显著等多种不利情况。因此如何在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小微企业的大力扶持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是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的重点研究课题,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特点而制定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也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共同体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洪泽农商行在企业贷款发放和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和制度无法全面有效地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风险识别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借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和基本信息,过分注重财务报表数据,忽视了实地调查和侧面调查的重要性。信贷业务部门的包片管理方式和银行的绩效考核模式导致了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在这种体制下,银行的调查数据存在真实度、完整度不高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对借款人实质风险的识别与有效评价。 (2)授信时对抵押品的评估不到位,导致授信额度过高。目前,中小企业的不动产抵押存在难以变现的问题,经常由于土地租赁、产权不清等问题难以操作,而且在估价和变现上难度较大,折损率也比较高。甚至一些企业具有权证不齐、权证过期、超额抵押等抵押担保有效性欠缺的问题,这些都会造成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 (3)企业信贷投放过于集中,金额过高,有违风险分散的管理模式。银行把大量的融资投向少数区域或行业领域,如纺织业领域存在明显的过度融资。 (4)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难以了解企业过度融资的情况。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就通过关联企业,尤其是隐性关联企业从多家银行或民间渠道进行融资。银企间的信息越不对称,银行就越难识别企业的风险点,更无法做到有效监控。而一旦发生风险就会涉及巨额融资,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严重损失。 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基础 1.信息经济学理论和博弈论的分析 根据信贷配给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当市场的资金成本固定不变时,一级投资市场资金的需求量要明显大于二级融资市场中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量。所以,信贷市场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货币市场,在实际应用中它很难形成货币理论中所谓的市场均衡。你永远找不到供应和需求这两条线的交点,在这两条线之间形成了一段“沙漠区域”,在这段沙漠区域中有很多的投资者无法获得资金,同样金融机构也会有大量的资金被闲置,无法充分利用,也无法形成资金的最有效配置和最大化收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信贷市场中金融机构并不是根据简单的价量关系去自发的形成利率,而是综合资金储备量、资金投放计划、风险收益相匹配原则、严格控制风险规模、监管当局的监管红线等多重因素人为地制定出利率价目表。 资金市场中这种信贷配给无法满足实际资金需求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交易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很难做出完全正确的决策,高利率高收益的背后通常对应着高风险,而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借款人完全可以用虚假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巧妙的规避银行的调查,获得与实际状况不相符的资金量,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资金大量的流入信用评级不高却愿意支付非常高的利率的中小企业,经过时间的积累,贷款逾期无法收回等诸多问题纷纷浮出水面,银行的信贷资产的损失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也急剧增加,不良率和不良损失率的提高逼迫银行不得不减少甚至不再提供这种信贷业务,于是资金的供应量开始减少,资金借贷的门槛开始抬高,限制条件也越来越多,使得很多的资金需求者与那些有道德问题的企业或个人一起被拒于门外,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 因此,在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和信息搜集技术和效率明显不足的今天,信息的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市场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从而引发了信贷配给不足的问题,造成了资金供求之间的大片的沙漠区域,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有效配置,抑制了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在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减少信贷配给是金融机构做出的一种很本能的反应,这是最初的一种应对方式,很原始的规避信贷风险,是一种守的状态,我们把它叫做静态博弈,又或者叫消极规避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的闲置和浪费所导致的收益的减少与减少资金损失目的下做出的消极风险规避策略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最终金融机构为了存活下来不得不打破守的状态,反守为攻,也就是所谓的动态博弈,又或者叫积极的信贷风险管理法。 借款人和银行在进行资金交易的过程中,双方都希望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借款人希望花费最小的申请成本去获得最大的资本使用权,也就是说借款人希望对方给出的限制性条件少,利息也低;相对应的,银行则希望花费最少的人力、技术、信息等成本去调查甄别,获得最高的收益和最小的风险。双方在这两个极端边框下相互试探,相互谈判,相互妥协,不断地博弈,最终达成一致,形成纳什均衡。 2.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基础 根据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我们可知信用风险的管理的核心环节就是风险识别环节,也就是银行放贷流程中的贷前调查环节。在贷前调查阶段,银行会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一个综合评价,起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历史信用评价,企业目前的微观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宏观环境。关于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具体介绍如下: (1)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 (2)三个典型的信用评价方法介绍 ①主观分析评价法的内容 ②统计模型评价法的内容: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1) ZETA=aX1+BX2+cX3+dX4+eX5+fX6+gX7 (2) 在式(1)中,X1:流动资产/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X4:股权市值/总负债,X5:销售税后总资产 在式(2)中,X1,X2,X3,X4,X5,X6,X7分别为资产收益能力指标、收益稳定性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资本化程度指标、规模指标。 一般情况下,ZETA值与融资企业的信用水平成正比,与信用风险成反比。当借款人的ZETA值低于1.81时,商业银行应拒绝提供贷款;当借款人的Z值高于2.99时,商业银行可以考虑提供贷款,当Z值处于1.81-2.99的区间中时,判断误差较大,被称为灰色区域。 ③CreditMetrics模型流程结构图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我们搜集客户数据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调查,更多的将会来自于社区网站、购物网站等网站的数据平台。大量的精确的信息将会更好地服务于模型的定量计算,在进行信用评价的实际应用中,一方面我们会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最恰当的信用评价;另一方面我们会利用大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去补充完善计量模型,使得模型的参考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结论与启示 1.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构建 本次信用风险评估的方法采用模块打分法,设立不同的模块,从不同的方面对信用风险进行综合的评估,通过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定性分析,我们决定建立五大模块,分别是借款企业综合素质模块、担保企业信用模块、融资项目风险模块、贸易供应链模块、宏观环境模块。 2.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 为了降低管理成本,简化组织结构,拉近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距离,增加前台和后台的紧密程度,有必要根据具体的业务情况增设一个或多个中台管理部门,该部门具有独立的信贷决策权,内部层级少,能够很好地实行扁平化管理,节省交易费用,降低由于管理链条过长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成本过高的问题。因为洪泽农商行是一家专门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小微企业的银行,其贷款种类主要包括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所以有必要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设计有独立决策权的中小企业部、三农市场部;与此同时在风险管理部内部下设信贷风险管理部,负责单笔500万以上的涉农贷款和单笔1000万以上的中小企业贷款的调查、信用评分、信用评级、直接授信,出具相关风险评估报告,并报批风险管理委员会,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所有成员进行讨论,实行投票决策。 3.优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 通常信贷业务的流程是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和组织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整的,此次业务流程的的设计基本是本着完整但不繁琐重复,灵活但不随意的原则进行的,体现前中台业务模式的专业化、流水线业务处理要求,为中小企业制订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方式。通过模块化三色风险评级体系,加强风险点的识别和控制;通过专业化流程,降低道德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加强贷后管理,监控信贷资金流向,严防资金挪用,并及时调整客户评级和贷款评级,提前预防风险损失。 4.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 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是整个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落实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可以及时拒绝劣质客户,并及时发现贷后经营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客户,提前催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许多企业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骗取贷款融资,因此银行必须减少对财务报表的过分依赖,进行实地调查,关注仓单、电费单、税票等基本凭证的信息,对上下游企业进行交易核实,从侧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效识别企业的信息真伪,从源头开始拒绝劣质客户。同时银行还应加强贷后检查,降低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过度依赖,密切关注第一还款来源,一旦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问题,需要立即调整企业信用评级和贷款风险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在出现贷款损失之前积极催收,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时朝霞.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 [2]魏国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反思.中国金融,2014. [3]黄华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 [4]李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5]王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绍兴县的实证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 [6]程锋.HY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研究.广东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 [7]杨婷.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