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教育培训探索
范文

    孙雅欣 周广群 陈新红 孙常丽

    

    [摘 要] 我国地域辽阔,卫生资源分配比例不平衡,城市医务人员拥有量是农村医务人员的3倍。近年来,我国开始提供资金给各高校为农村定向培养医务人员。培养模式有高校定向培养医学生模式、专升本定向培养医学生模式、转岗定向培训模式。但在实际培训中,医学生职业认同感低,缺乏切实符合的培养方案,评价机制缺位。国家应广泛吸纳卫生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提高农村地区卫生人才的认同感,确保农村地区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素质,以促进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卫生人力;教育培训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2 [文献标识码] B

    我国地域辽阔,卫生资源分配比例不平衡,城市医务人员拥有量是农村医务人员的3倍左右。[1]尽管国家为改善农村医疗人员短缺状况,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联合就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农村定向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但依然存在着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2],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教育培训机制,稳定和促进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保障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教育培训概况

    面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发展全科医学、大力培养全科医生是我国医疗改革的一项基础性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如下表):高校定向培养医学生模式、专升本定向培养医学生模式、转岗定向培训模式。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教育培训方式表

    高校定向培养医学生模式,在参加高考的考生中,考生填报志愿,与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国家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补助一定的生活费用,生源一般是当地农村原地考生。

    专升本定向培养医学生模式,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拔具备专升本资格,并愿意到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疗人员,通过学习毕业后按协议到定向的卫生院工作一定年限,工作期满后可以按照本人意愿选择工作意向,国家同样承担学费、住宿费及部分生活费。

    转岗定向培训模式,已经具备执业助理医生或以上的执业资格人员,通过参加一般为期一年的培训,到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一定年限,培训费用由国家承担。

    二、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农村地区卫生人力教育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了大量卫生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紧缺的状态。但培养出来的卫生人才是否能够胜任工作,能否下得去并且留得住依然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从教育角度来看,在教育伊始就存在着一定的教育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认同感缺位

    职业认同,是个体对某一职业的积极态度和强烈的投入感,体现为个体维持该职业的愿望和对该职业的喜欢程度。[3]与普通医学生相比,定向免费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发展并维持一种强烈的职业认同对定向免费医学生而言意义重大。但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这一群体职业认同感低,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3-4]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从业报酬不够优厚,生活环境艰苦,工作医疗设施薄弱等缺乏认知。以致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地区工作心有不愿,在对这一群体教育培训过程中缺乏能够产生归属感的职业教育。

    2.缺乏切实符合的培养方案

    (1)培养模式粗放单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培养模式尚处于较为粗放单一的教育初级阶段,表现在:①学生入学后与其他生源采用相同培养模式,使用共同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实习等。转岗定向培养也与其他交换学习的医务人员培训模式一致。②生源来源单一,生源以农村地区生源为主,转岗培训也是限于基层医务工作者,未在全社会广泛征集卫生人才。③尚未形成多种教育模式,多种实习培训机制、实地授课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多元教育系统。

    (2)缺乏明确的培养标准。农村卫生人力教育培训后直接定向到农村地区工作,制定一个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农村地区卫生人员职业培训标准,有利于其学习培训后为农村地区个人、家庭等提供基本、全面的医疗和保健工作,但目前仅明确以培养全科医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具体标准尚未经过科学、系统的论证。

    (3)教育与实践脱节。医学生大多存在教材理论知识丰富,但临床实践、案例讨论不足。转岗培训的这部分人员也存在着往往走马观花式的在医院各部门学习,学习时间短,难以全面系统的接收学习知识、技术。在工作后专业素质偏低不能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居住居民的卫生服务要求,限制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3.评价机制缺位

    学生一旦成为定向培养对象后,工作意向已定,没有了就业的压力,容易助长学习松懈、偷懒、积极性下降等情况的发生,对于培养高质量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不利。缺乏系统、科学、全面的农村卫生人力教育培训评价体系,各地区高校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培训过程、培训效果、教师队伍尚未建立起科学的量化考评体系,形成以考评结果为依据,以培训效果为经费投入比例标准,建立不合格淘汰机制,从而达到真正的保障农村卫生人才教育培训效果的目的。

    三、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教育培训的应对策略

    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是我国基层卫生的最前线队伍,承担着农村地区居住居民的最基本健康保健、预防和医疗重担。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卫生人力教育培训存在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有益于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保障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广泛吸纳卫生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

    除了在当地农村地区选拔定向培养学生培养而外,可以多种形式吸引卫生人员到农村地区工作。如在医学高校可以设立一定数额的定向培养名额,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进行申请,考核通过后转变为面向农村地区的定向培养学员,享受国家资助补贴;在学生实习的期间设立农村医疗实习基地,让学生对农村医疗情况有所了解,感受到工作的重要性与使命感,在就业去向可以多一种选择;在培训期间鼓励学生参加农村地区卫生志愿服务工作,在服务期间增加与农民的交流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卫生人员的紧张;此外对于工作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再教育如考研究生毕业后愿意到农村工作的,给予奖学金资助等。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形式吸引、留住卫生人才,逐步形成医疗队伍结构合理、医务人员质量较高的农村地区卫生队伍,满足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

    2.提高农村地区卫生人才的认同感

    在对这部分生源教育培训期间,除了进行讲授知识和时间而外,要让学生了解农村地区卫生医疗的状况,加强在医德以及人文领域的教育,增加到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实习项目,同时要加大农村实习机构的配备医疗的建设,使这些医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农村地区医疗现状及工作状态,逐步确立就业理念。

    此外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卫生环境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环境,在政策上对农村医疗事业予以扶持,进一步明确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的身份、性质,并在待遇上予以补助,提高农村卫生人员工作地位。

    3.确保农村地区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素质

    (1)制定农村专项卫生人才培养标准。科学、适宜的专业培养标准,是事关农村地区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主导方向和培养效果的关键环节。农村地区卫生人才培养都是由地方医学院校、医院等机构组织完成,这些医学教育机构应针对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制定专门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体系。要详细划分不同培训者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确定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结合当地农村地区易患疾病、易感人群等地域特点进行多元化的差异性培训,保证教育培训出具有专业从业能力,懂得当地常见病等的防治,具备崇尚的职业道德的合格医疗卫生人才。进而建立信任机制,避免不信任,患者集中到城市医院当中。政府部门也要依据该教育机构是否进行专项农村医学课程教育进行分配培训人数及教育经费,推动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才教育改革。

    (2)加强实践和理论的结合。系统的实践是促进医学生早实践、多实践,加强基层实践,促进学生尽早进入工作角色的关键环节。第一要增加实践总时间数量,对于在校学生要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于转岗培训人员要适时延长培训时间;第二在实践内容上集中精力学习农村地区卫生服务技能,使培训者在教育培训后的职业技能更加接近于实际岗位;第三通过义务服务、实习、组织健康宣传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培训者进入到农村地区,可以增进学生与农民的沟通能力,促进其扎根基层的理念,实现教育培训后岗位适应能力强,工作可以独挡一面的目的。

    (3)强化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终身教育。根据教育学相关理论观点,学生在毕业5-7年后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有约一半已经陈旧过时,跟不上实际医疗的需求,所以继续教育培训十分重要。农村地区卫生人力也应当遵循这种教育客观规律,牢固树立医学教育终身教育模式的观念。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员素质现状,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一方面对学历层次进行划分、业务素质进行考核测评,年龄结构进行分层等,将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初级、中级、高级的不同侧重点的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可以设立奖学金,提供他们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机会,从而达到提高这部分人的医疗综合素质。继续教育的费用应主要由政府承担。

    (4)搭建农村教育资源网络系统平台。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将和农村医学教育相关的资源上传至网络,如参观、实践、会议、日常课程、新技术、相关政策法规等,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授课、讨论等,建立科学的知识导航体系,详尽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虚拟实验系统等,通过注册成为网络会员共享资源和信息,也可通过论坛、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为在农村地区的卫生人员提供横向交流平台,为继续自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系统平台。

    4.教育培训评价

    对农村地区卫生事业的投入,在保证公平同时也要注重效率,在教育培训这一块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将经费投入效益最大化的有效助力。使得被培训者产生压力感,培训学校有责任感,培训方与受训方都重视培训学习,从而取得良好教育培训效果。农村地区卫生人力教育培训评价指标具体可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实践,受训人员医德修养、业务素质和临床能力等几个方面细分,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如何培养、吸引、稳定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实践与调整阶段,需要在加强培养的同时,增大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工作基础、制度保障的进一步完善。

    [参 考 文 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黄翠萍.对定向免费医学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7):931-932

    [3]范文燕,等.基于职业认同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212-214

    [4]邱秀华.医学生职业意识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探讨[J].高教探索,2008(2):134-136

    [责任编辑:刘玉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