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
范文 | 冯晓曼+刘永悦+高艳 [摘 要] 目前,我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体系中存在着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方面的问题,普遍重事后监管和分段监管,轻事前预防与全过程控制。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包括建立食品安全采购系统和食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这就应该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完善监管组织体系;健全责任体系,强化企业责任意识;进一步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优化安全风险评估,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加大人员经费投入,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建设和加强重点环节监管,提高专项整治质量,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局面,确保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3.7 [文献标识码] A Food Safety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ENG Xiaoman, LIU Yongyue, GAO Yan Abstract: The foo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a has problems with material, information and cash flow. Post-event supervision and segmented supervision are more popular rather than beforehand prevention and overall process control. To build a food safety system, a procurement system and traceable supply system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the market access system must be improved. In this connection, the assignment of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must be clear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for supervision. Enterprises should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with a sound accountability system. Food inspection resources could be integrated. Risk evaluation for the safety should be optimized. The emergency disposal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staff expenditure should be increased to accelerate the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at the primary level for intensifying the supervision at key links an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special project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od safety system establishment, study of problems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能够满足食品市场的供需平衡。但是,有关劣质食品的报道层出不穷,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由于食品产业链的复杂性,在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流程中贯穿了生产—加工(精深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困难,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供应链管理存在缺陷而引起的。笔者从企业和政府角度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体系构建问题,为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供应链安全体系中的物流问题 1.原材料采购环节问题。食品安全管理问题首先从原材料采购开始。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在“田间地头”,因此,种植环节的土地环保问题就成为了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个环节。对原材料产地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包括药物、化肥的滥用。采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食品质量安全规定执行,禁止采购无检验合格证明的原材料,有效保证食品的原料安全。 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问题。生产加工环节,是对所采购的原材料进行初级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目前,食品加工企业小、散、乱,现有食品行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生产流程控制不严,卫生保持能力差。[1]少数食品加工企业无视国家法律和法规,无证生产经营,不能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3.食品包装环节问题。食品包装是食品进入流通领域后质量的保证。选用食品包装材料时尤其要考虑材料本身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保证包装原材料的质量达标,完善包装材料和工艺的管理水平。 4.食品储存环节问题。食品有着严格的安全保存时间。食品储存既能调节食品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又能防止食品质量发生变化。企业还要设置符合食品安全储存标准的专用仓库,确保食品储藏安全。另外,还需定期清查过期食品,防止发生质量变异的食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 5.食品运输环节问题。特别是对于生鲜类食品,按照严格的管理措施,用专用的密封冷藏车装运。但我国食品冷藏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基础设施和相关运输车辆的技术条件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6.食品销售环节问题。食品销售是保证安全食品进入市场流通的最后一道关口。销售人员的专业能力差,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并且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也存在问题,虽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企业有惩罚措施,但是违法成本较低,使违法违规企业有恃无恐,造成食品中毒事件发生,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二)食品供应链安全体系中的信息流问题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各种电子商务技术通过对食品信息的收集与监测,在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大量应用各种可监控、可视化等实时跟踪管理技术,有效控制食品安全。另外,对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产品信息进行跟踪操作,并且有效和准确地分析产品信息,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更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 (三)食品供应链安全体系中的资金流问题 产品在供应链的流通过程中,价值一直在发生变化,产品实现增值效应以保证整个供应链的增值。资金流反映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利润产生和增值过程,必须使相应的财务信息体现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保证供应链中各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准确、全面和及时地反应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活动,并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控制。[2] (四)重事后监管和分段监管、轻事前预防与全过程控制 现阶段,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没有预防性管理和过程控制方法,多数情况下都是重事后监管和分段监管,轻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缺乏系统性的控制,企业和政府部门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能做出及时和有效的应对策略。消费者经常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对所有供应链环节都产生怀疑,非常损害整个食品供应链的信誉。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体系构建 (一)建立食品安全采购系统 为了保证采购流程的安全,首先要确定采购产品的质量标准,然后根据确定的标准选择供应商。由于食品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加剧,供应链的下游企业更加追求低采购成本,对上游企业产品的质量监控标准不断下降,导致问题食品沿着供应链向下游流向消费者,最终对消费者造成伤害。因此,需要重新制定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标准,确保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二)建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 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包含信息记录、信息标识、信息查询、责任机制、信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信息记录是追溯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一般来讲,生产环节是食品供应链中的基础环节,信息非常重要。流通环节的信息也非常重要,实践表明,很多的食品安全事故就是由于各种人为疏忽而出现在流通环节。 (三)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由于食品行业的高利润高回报,众多投资者都在努力进入该领域。为抑制食品企业的违法动机,提高其违法成本,除了严格监管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政府应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性地将不达标的企业拒绝在食品市场之外,减小食品市场监管压力。 四、政府完善食品供应链安全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各行政机构的监管职能 我国的分段监管体制看似环环相扣,但实际上,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的环节时有交叉和反复的情况,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能很难清楚地划分开来,容易抢夺监管权、重复行使监管权和推诿监管责任,影响行政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应整合各行政机构的监管职能。 (二)食品安全全程检测监管 第一,加强检测能力建设。确定一个机构对各部门的检测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各检测机构的合作协调,提高检测的效率。第二,对食品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测,保证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性。第三,推动食品从业者对食品进行检测。由于多方面的局限,政府监管部门不可能对每一食品的每项环节逐一进行检测。 (三)健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体系 第一,食品标准及时更新,与国际接轨。食品标准更新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国际标准的改变严重影响其适用性。应当逐步对现存食品标准进行修改,加强可操作性,跟上食品行业的发展和国际标准的更新。第二,整合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机构。不统一的食品标准给食品生产经营和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了不法食品从业者以可乘之机。可由一个部门进行主导,制定统一的标准。第三,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要以风险评估为前提。科学严谨的食品标准是一切与食品相关社会活动的基础,政府应该切实保障风险评估机制在实际食品标准制定中的运用。 (四)健全食品安全预警体系 一方面,构建一个以食品安全信息收集、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食品安全信息预警为组成部分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另一方面,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工作的管理机制。第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预警模式,提高信息预警的效率。第二,提高食品安全预警能力。第三,健全信息发布制度。 (五)优化安全风险评估,健全应急处置体系 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快速反应处置系统,源头追溯和产品召回,及时做出预警。及时开展食品安全隐患评估,并向食品安全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对报告中提及的安全隐患,适时向群众发布预警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责任追究机制,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各岗位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履行职责,强化责任追究。 (六)健全食品安全召回体系 食品召回制度不仅可以有效节约社会资源还可以帮助营造更好的食品市场环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化危机为机遇,妥善处理消费者的赔偿问题,提升产品质量,维护企业的信誉。 (七)加大人员经费投入,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建设 要把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纳入政府的工作日程,制定工作方案,层层抓落实;要把食品安全工作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递增;要认真落实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做到食品安全工作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四个到位”,不断增强基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要不断加强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行为规范、纪律严明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八)加强重点环节监管,提高专项整治质量 首先,进一步加大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继续组织开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提高整治质量。二是加大对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3]建立检举、举报食品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激励机制,使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决心。 五、结论 衣食住行是人民生存的根本,尤其是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国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完善监管组织体系;健全责任体系,强化企业责任意识;进一步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优化安全风险评估,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加大人员经费投入,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建设和加强重点环节监管,提高专项整治质量,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局面,确保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营造食品安全的崭新氛围。 [参 考 文 献] [1]张金丽,李真,邹瑾.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点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0):101-103 [2]王国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预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3]李娜.关于完善金华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若干思考[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王凤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