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
范文

    周文静

    [摘 要] 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定量研究,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作为基础,研究目的在于预测和控制,常采用演绎推理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另一种是定性研究,以人文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研究目的在于描述和解释,常采用归纳推理法收集文本信息,并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尽管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实践层面上,二者却可以相互补充、互相支持,取长补短,以使社会科学研究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关系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定量研究,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作为基础,侧重于对数据的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另一种是定性研究,以人文主义方法论为基础,侧重于收集文本信息,并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一直存在着争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把两者进行结合使用的研究。本文也将从这一视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差异

    1.理论基础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即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思想。他认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是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现象。另一个理论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现象主义,现象主义认为人类感官所获得的经验是知识的来源,主观性较强。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物理主义,即以客观存在的实体作为参照物而产生的认知。这种方法论基础得到了众多科学家和理论家的支持。

    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现象学、诠释学、民俗方法论、符号互动理论等思想。他们认为对社会的研究,要以人为中心,人是认识世界的主体,注重理解和解释。利用测量、问卷这类自然科学的方法会肢解和歪曲社会事实。

    2.推理方法

    定量研究要求简明,即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测量。用演绎推理将一般原理推论到个别情况。定性研究运用的是归纳推理,即从个别到普遍,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的理解,归纳为理论。

    3.资料收集

    定量研究以数字资料为主,采用量表、问卷等工具收集资料,以减少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过程的影响。

    定性研究采用非结构式的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包括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描述和解释。资料收集过程中不控制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社会互动关系。资料收集的地点以自然场合为主。

    4.资料分析

    定量研究运用严格的统计方法进行量化资料分析,用统计方法检验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以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探讨研究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定性研究通过对文本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归纳,理解资料的意义。对社会现象进行主观解释,来确定变量间的关系,发展理论。

    5.研究目的

    定量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和控制。这种方法用来描述变量,检验变量间的关系,决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常用于验证理论。

    定性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和解释,用系统的、主观的方法描述生活经验和赋予一定的意义,强调了对研究对象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和事实。

    6.研究者和研究对象

    研究者的角色:定量研究要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保持距离,以减少相互之间的主观影响,造成偏差。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是观察者、访谈者和解释者。不可避免地有主观偏差。这种主观偏差在定性研究中是可以接受的。并且研究者的参与可以获得丰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对象:定量研究根据随机或非随机的抽样方法选择调查研究的对象。并根据样本的调查结果去推论总体情况。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对象本身的某种经历而被选择。不需要随机,也不需要样本量,结果不用来推论总体。

    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联系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问题是当代社会学中的前沿问题,它们之间不存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有别于之前的思辨式的研究,在理论思想上都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而不是从研究者个人的观点和感情出发。定量研究强调控制条件下的观察,而定性研究强调自然情景下的观察。不同之处在于怎样进行观察和对观察的结果作何解释。在这一意义上,两者是有着共同的特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之间不应该是对立,而应该是互为补充的、互相支持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只是从不同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的研究。“质性研究为量化研究提供框架。而量化研究有为进一步的质性研究提供条件”。也就是,质性研究是量化研究的基本前提,量化研究是质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以不同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困难的。但在实践层面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却可以相互互补。

    定量研究以其客观、精确而著称。这种研究方法采用假设——演绎的模式,即首先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性了解,作出一定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作出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推论。研究开始之前的理论假设是重要的,决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了保证研究过程的中立客观性,研究者不与研究对象接触,不涉入个人情感。这种特点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背景缺乏了解或没有透彻了解。这样,理论假设以及以理论假设为基础设计的问卷就很难准确的测量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定量研究的这种弊端反而成为了定性研究的优势。定性研究注重情景性,强调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研究环境的主观理解,强调从研究对象的角度看问题。这种特点使得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成为了可能。

    在研究结论上,定性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不具备推广性,结论的解释范围是有限的。通过对个案的典型研究来了解社会一般特性。而这种基于经验知识的总结在科学性上是欠缺的。定量研究正好能弥补这种情况。定量研究注重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在资料收集方法和抽样方法上注重严谨科学性,借助于统计学的知识,可以根据对样本的研究而把结论推广到总体中。我们在小样本的基础上得到的定性研究结论可以再放到大样本的定量研究中进行考察和检验。并且,定量研究的结论可以给定性研究提供有关研究对象的一般结构和分布状况。

    虽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存在着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已经成为了不可争辩的事实,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互为利用,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完善社会科学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单琳琳.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7)

    [2]刘可,颜君,张美芬.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区别[J].中华护理杂志,2003(1)

    [3]蒋逸民.社会研究方法的新取向:结合方法及其意义[J].天府新论,2009(1)

    [4]叶浩生.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对立及其超越[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8(9)

    [责任编辑:刘玉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