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
范文

    摘 要:本文将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关系进行浅析。盈余管理是会计学和公司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且核心的问题,我们发现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即这两类盈余管理当中,一类成本的增加会直接导致这一类盈余管理程度的下降,而与之相反的,当管理成本降低的时候,其程度就会上升。这一类的现象,被我们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部分替代关系。本文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此类现象的剖析,来进行实证假设,为此类现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政策影响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会计财务和公司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其价值在于,企业的管理者运用会计的方法或通过真实的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用以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误导,使之改变对公司的理解,又或者改变和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一些合约。具体说来,这一类盈余管理有两种,一类是以纯粹的会计方式所产生的应计盈余管理,一类则是由真实的交易所构成的真实盈余管理。我们发现,出于种种动机,在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很多企业会二者兼用,从而使得这两者出现一部分替代的关系,且二者在管理程度和管理成本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例如美国的再融资企业,在进行应计的盈余管理之外,还常常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而且其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较之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呈现负相关,而盈余管理的成本,则是正相关的。同时,部分美国的企业,为了高估市值,还常常先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然后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以此来确保市值的高位和稳定。

    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其二是基于我国独特的背景,尤其是会计准则改革,来解读外部政策对于企业盈余管理模式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二、两类盈余管理之间部分替代的表现

    引言中提到的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基于盈余管理的成本来对两类盈余管理方式进行选择,并以此来希望放大两类盈余管理所产生的效益,从而使两类盈余产生一定的互补关系。具体说来,当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上升的时候,其管理程度也就随之下降,而同时采取第二类盈余管理的公司管理层,会随之提升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程度,随之使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下降。即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呈现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呈现正相关。与之相对的,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呈现负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则呈现正相关。事实上,无论其关系如何的变动,最初的出发点,乃是这两类盈余管理的成本控制。我国在2007年实行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在取消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以后,具有正向的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所需要的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概率及其金额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总的说来是显著下降的,因此通过处置长期的资产从而提高利润的概率和金额就显著的增加,因此得以最终利用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所产生的变化来提高利润的概率和金额也就显著的降低了。

    三、两类盈余管理之间部分替代的原因分析

    1.成本控制动因

    两类盈余管理的选择,其出发点应为成本的管理。当任何一个盈余管理的成本发生变动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即是影响到其本身的管理程度。当成本上升的时候,公司管理层出于成本控制的需要,必然要做出反应,随之另外一类盈余管理就凸现出来,由此也就产生了二者的部分替代关系。但是总括而言,成本的控制是两类盈余管理选择并产生部分替代关系的基本动因,但具体选择哪一类盈余管理亦或偏重于哪一类盈余管理,还需要依照公司本身的财务和资产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需要结合市场的动态来进行判断。因此,成本控制也并非两类盈余管理之间选择和偏重的唯一或绝对标准。

    2.资产需求动因

    前文中曾经提到过,盈余管理的方式,其根本的用意乃是对于利益相关者进行的一种变相说服。那么在资产变动当中尤为重要。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充裕,而在现代社会资金的充裕程度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用评级和投资者的信心。盈余管理的方式并非一种欺骗,而是一种资产需求变动过程中的变相程序处理,其原则是在较低的成本基础上,凸显出最大的利益。两类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也就是基于此类的考虑,即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突显公司的利益所在,从而确保公司的利益和利益相关者的可接受程度。

    3.政策动因

    政策动因是盈余管理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强大的外部因素。现代社会的公司运营,需要政府的高度监管,尤其是金融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必须在政府严格的监督之下,防止恶性竞争和恶意收购等行为的出现。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策,尤其是在國内,随着2007年,我国《资产减值准则》政策的出台,对盈余管理的相关内容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下文中,我们还将着重分析这一系列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的行为并非完全受制于利益和企业本身的价值取向,其根本上还受到社会需求和政策要求的制约。盈余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两类方式的选择,与政策的要求也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基于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制度变迁背景的分析

    上文中已经提到了政策的变动将对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是两类盈余管理之间部分替代现象能够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我们将基于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制度变迁背景来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选择进行考察。其目的是在研究盈余管理在外部监管政策的冲击下,二者之间盈余关系的替代和最终量的变化。

    第一,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盈余管理受到政策影响的直接表现,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禁越行为,即政策明显规定不能够去做的行为。这在盈余管理中存在较少,政策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生地概率较小。具体来说,在2007年《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后,相比较整个会计行业的准则来说,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公司管理的行为进行了更为明确的约束,因此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巨大。另一方面是基于成本的变动。前文中我们说到,盈余管理两类不同类型选择的首要动因,是在于成本控制,政策的变动会直接作用于盈余管理的控制选择,从而使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做出选择。例如,在2007年公布的《资产减值准则》,具有正向的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所需要的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概率极其金额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总的说来是显著下降的,因此得以最终利用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所产生的变化来提高利润的概率和金额也就显著的降低了。

    第二,具体到管理方面,在应计盈余管理方面,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来影响会计利润,包括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以及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对折旧或推销的影响。由于长期资产账面价值的评估需要对企业资产长达数年的业绩进行预测,同时又缺乏长期资产公允市场价格的信息,从而使得长期资产账面价值评估依赖于大量的假设、判断和预测,也正是这些假设、判断和预测的存在,从而使得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长期资产账面价值的评估来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进行盈余管理。已有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的确通过计提过量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来降低会计利润,以实现“洗大澡”和平滑利润等动机。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关系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和清晰地认识,同时,又以我国会计改革为背景,了解到了当前所进行的会计准则的改革对于企业在两类盈余管理的选择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的选择方面,其基础的动因是在于利益的追求,表现在成本的控制,同时受制于监管部门的管理,受制于政策的约束。这对于我们理解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活动有着较为深入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龚启辉,吴联生,王亚平.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J].经济研究,2015,06:175-188+192.

    [2]徐宽.新会计准则颁布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邓睿淇.大股东控制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唐思雨.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

    作者简介:段俊芳(1987- ),女,汉族,河南林州人,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企业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