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 |
范文 | 摘 要: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是保证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样是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效益提升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其风险控制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效益提升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相关内容开展深入的研究。首先,文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内容进行论述。其次,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最后,提出改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现状的相应优化对策。希望文章内容的研究,能为当前商业银行提升信贷风险管控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 引言: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且在较好地满足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金需求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作为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信贷风险防控不仅关系着金融机构对外发放的贷款是否能够完全收回,而且直接影响着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产业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各项金融业务开展当中,虽然信贷业务所涉及到的贷款资金低于企业信贷业务,但是由于有需求的客户数量较多,所涉及到的资金量较高,同时,由于需要对所有信贷业务客户进行管理,在信贷风险识别、评估以及管理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为此,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状况及未来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论述。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涵 信贷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为符合信贷条件的个人来发放资金需求贷款,信贷属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企业类贷款业务的主要区别是在于个人贷款属于自然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包含多种信贷产品,并且在还贷方式方面也比较灵活,贷款途径也较多,单笔金额相对于企业贷款较少。信贷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时,受到一些无法预料到的因素影响之下,导致信贷业务开展之后资金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类型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之为对手风险或者是违约风险,主要的内容是指在信贷业务开展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借款人未能履行合同或者是无力履行借款合同,导致在借款合同到期时无法偿还本息,而让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在信贷业务开展过程当中,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如若借款人恶意逃债或者是欺诈的方式,都会让银行的利益受损,也会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威胁。贷方主观原因引发的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面临的较大风险之一,也是常见的一种信贷业务风险。 (2)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采集的信贷方信息不准确,无法对信贷信用等级做出正确的评价,导致一些借款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借贷的资金全部偿还;商业银行如若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无法有效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再加上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致使信贷活动的各项工作常常出现问题,从而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信贷风险。 (3)市场风险。指的是受到市场变化情况的干扰,对信贷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该风险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率风险,即商业银行对利率进行调整,可能会使其受到一定的损失;二是汇率风险,指的是外汇价格变化时,商业银行可能受到的一定的损失。当商业银行开展信贷活动时,出现这两种风险后,不仅使收入出现较高的损失,而且,还会对信贷资产带来安全隐患。如经济市场内供小于求时,会导致利率逐渐升高,若信贷活动依然采用以往的利率,将会减少商业银行的收入,严重的甚至会使收入不满足支出。但是在我国金融发展领域中,该种風险出现的几率较小。 3.信贷风险防控相关理论 (1)信贷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活动时,都会存在诸多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通常都会对风险进行控制。所谓的风险控制,指的是在商业银行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或彻底清除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或者是降低风险出现时对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金融市场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逐渐研发出多种风险控制方法,其中常见的包括以下四种:①风险回避法;②损失控制法;③风险自留法;④风险转移法。 (2)风险防控理论 在众多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理论当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很早阶段就对信贷风险防控加以重视,逐渐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而在上世纪70年代逐渐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即在开展信贷活动时,商业银行与信贷借款方掌握不同的信息,对于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来说,往往占据整个信贷活动中更加有利的位置,而信息相对匮乏的一方来说,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当信息出现不对称时,很容易出现逆向选择现象。通常来说,金融机构掌握的信息会更多一些,而借贷方掌握的信息较少,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同时,该理论当中认为,信贷活动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后,将会引发信贷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存在的不足 1.信贷风险防控制度不完善 (1)客户信誉审查制度不完善。部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其对信贷客户信誉审查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较大的信贷防控风险。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风险防控制度评级过程中,主要是对本网点的用户信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根据信贷用户在本网点的贷款情况以及信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信贷客户在其他银行可能存在明显的信誉问题,被其他银行拉入黑名单,因而其投入部分商业银行来骗取资金,由于一些商业银行对用户信誉审查制度不完善,导致很多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 (2)人员薪酬待遇设置不科学。部分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操作人员的薪酬设置方面,主要是以绩效提成为主,按照人员的贷款金额来发放相应的奖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容易造成过失,其主要是由于部分信贷人员为了自身的发展利益,通常会与客户出现合谋的行为,通过降低审核标准或者提升审核额度的方式来获取利益,导致部分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受到明显的损失。在薪酬结构中,如果员工绩效工资相对较少,并不能激发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且存在绩效考核不科学的问题,便会加大信贷业务开展的风险。 2.缺乏健全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1)缺乏数据库的建设。一些商业银行目前在信贷风险管理当中仅能够针对单一的风险作出预警和判断,并不能够做好相关风险预警信息以及数据的处理、存储,因而并不能够实现同类风险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向个人发放信贷的过程中,仅会针对单一的信贷业务要求客户提供其经济状况,而后根据信贷客户提供的经济状况进行信贷等资格的审核与放贷。该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因未建立数据库,难以将信贷及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控,导致相关数据与信息判断具有片面性和盲目性,不利于做好信贷风险预警,自然比较容易造成严重信贷风险的发生。 (2)缺乏预警标准的建设。部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信贷风险预警标准建设不完善的现象,其在预警标准体系的建设中主要是采用信贷客户是否存在不良记录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导致其评价标准相对较为落后,对相应客户进行评价时,无法完善评价信贷客户的相应标准,造成部分商业银行需要承担较高的信贷风险。 (3)预警方式落后。部分商业银行的预警方式相对较为落后,在现阶段,大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其主要是采用智能化大数据挖掘技术来构建预警方式,通过智能分析手段来分析客户的信誉行为,其可以全面分析信贷客户的信誉问题,然而在一少部分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是采用智能化数据和人力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虽然符合客户信誉调查标准,但是会浪费较大的人力资源,同时其存在调查数据不准确的现象,为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 3.信贷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 (1)缺乏客户信誉风险评价机制。部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建立了信贷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模式,但是其模式相对较为落后,仍然停留在本银行的信贷信誉调查层面,虽然对大部分客户均存在适用性,然而一些信贷客户被其他银行拉入黑名单,存在信誉问题,其申请通过部分商业银行来获取资金,会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带来风险。因此,导致一些商业银行在客户评审中,由于缺乏完善的评审体系,导致其无法有效识别客户的信誉问题,从而为信贷业务的效益提升带来较大的风险。 (2)部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虽然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反思,但是并未建立明确的评价机制。其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是采取效益评价手段,在信贷业务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会对自身的业务进行反思,从而对管理方式进行评价改进,然而在信贷业务处于盈利状态的情况下,银行则难以制定明确的发展措施,其主要是由于管理者较为重视经济效益,在盈利的状态下,管理者会忽略管理问题,从而导致银行缺乏完善的管理评价机制,未能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评价标准。 (3)缺乏用户风险评价指标建设。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客户信贷信誉制度评级中,通常是将客户分为星级客户,对于不同的星级客户开放不同的权限,最高级别的客户可以在不抵押的情况下办理贷款,然而部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其由于评价指标的建设并不完善,导致其对信贷客户的信誉评级存在明显的缺失,诸多问题为部分商业银行的评级制度带来较大的运营风险。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改进策略 1.构建起完善的信贷风险防控制度 (1)加强准入管理。在授信环节,商业银行要做到科学的审核,明确区分种类和权限,在信贷信用调查时,进行深入调查和审批,提出明确的限制条件以及管理制度。审查时,制定独立的审查制度,对于正常信贷,商业银行要加强维护和深度挖掘,便于为信贷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信贷队伍的构建方面,商业银行要从年龄、专业以及责任心等方面进行选拔,优化信贷队伍的人力资源配置,要保證基层信贷人员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同时要拥有专业工作经验,对于管理人员,可以适当放宽年龄限制,根据银行的发展需求,逐步淘汰工作能力低下的员工,保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在准入方面,要构建培训、考试和认证三位一体的上岗制度,在选拔完成后,对信贷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在考试合格持有证书后方可上岗。通过加强准入管理,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 (2)合理设置信贷人员的待遇水平,信贷开展人员是业务量增值的重要保障,然而如果商业银行的薪酬待遇结构不科学,必然会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商业银行要将信贷人员的个人收入、业务量、资产质量以及回收率等指标与绩效相挂钩,建立风险保障制度,对于员工的个人绩效水平,按照一定的比例发放奖励,如果信贷出现损失,则按照相应的比例惩罚信贷人员,这样通过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手段,可以约束信贷人员的不良竞争,同样可以激发其积极性,达到权责对等以及绩效挂钩的目的。 2.建立健全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1)商业银行需要整理已有的数据信息,将历史数据进行保存,对于信贷提交的经济状况,要进行严格审核,保证客户提供的经济收入金额和收入频率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在处理的过程中,为了完善信息,要实现与其他商业银行的资源共享,构建通用的数据库。实现对信贷客户信息的全面衡量。在用户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数据库,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查询,确定用户的信誉等级,这样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2)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由于历史遗留因素以及商业银行发展环境的特殊性,导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并未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体系,为了保证其科学的发展,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风险管理模型。商业银行需要构建属于自身的风险管理模型,对自身的政策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以及信贷信用风险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型,这样在风险的控制中,可以更好地规避和转移风险。 (3)制定明确的信贷用户风险评价指标。商业银行在构建风险评级的过程中,需要对综合调查用户信誉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对用户的信用分级,对用户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对信贷客户的信誉情况进行分级,按照A、B、C和D四个等级进行划分,每个级别设置不同的放贷标准,对于信誉等级较高的客户,可以适当提升放贷水平。同时对于级别较低的客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放贷。通过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可以全面降低信贷风险,从而可以为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奠定基础。 3.构建起完善的信贷风险评价系统 (1)信贷客户信用评级制度构建。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在信贷用户申请贷款时,要根据数据库信息,调用信贷客户在各大银行办理业务的信誉情况,根据资金流量、信誉情况以及贷款金额,对信贷客户的信誉进行评级,按照A-D四个标准进行判定,对于A级客户,商业银行可以适当放宽条件,鼓励客户贷款,对于B级和C级别客户,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借贷,保证贷款的合理使用效率,而对于D级客户,则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借贷,以此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率。 (2)信贷风险评价机制的构建。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中,需要构建信贷风险评价机制,商业银行现阶段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价机制构建存在明显的不足,仅仅注重对信贷贷前的风险评价,而对于贷后的风险评价存在明显的不足,因而需要构建科学的信贷风险评价机制。首先,商业银行需要构建贷前风险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审查和审批评价体系,对信贷客户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事中风险评价体系,在信贷贷款申请后,要对贷款的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保证贷款合理的使用效率,以此来降低信贷风险。最后,要建立贷后风险评价机制,在信贷贷款业务完成后,对每项贷款业务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且根据风险情况,制定明确的改进建议。 (3)内部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构建。信贷风险控制中,风险管理制度是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保障,然而商业银行对于管理的评价机制构建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在银行内部建立信贷风险评价机构,对企业实行的每项制度以及执行效果进行风险评估,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改进,以此来降低信贷风险,保证信贷业务的收益率。 四、结论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防控制度不完善、缺乏健全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信贷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关于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改进的针对性策略,即商业银行应当及时构建起完善的信贷风险防控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构建起完善的信贷风险评价系统。在未来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策略会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商业银行相应风险管理人员关注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创新应用,便可改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状况。 参考文献: [1]李健旋,张宗庆.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风险管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06):57-61. [2]石菲.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完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0):143-144. [3]黄薷丹.江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中国商论,2018,05(35):37-39. [4]李街华.浅析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以A银行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8,06(06):26-28. [5]张晓娜.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探究[J].经贸实践,2019,06(10):138. [6]徐青.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75-77. [7]强以晨.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管控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2):243. [8]于博兴.财务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防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8(35):112-113. [9]刘俊妤,毛淑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共优化砩究[J].商业会计,2018,06(05):92-94. [10]周宏梅.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应对策略——以保定市银行業金融机构为例[J].河北金融,2018,06(01):41-42. 作者简介:邓奇(1984- ),男,汉族,湖北武汉市人,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贷风险管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