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会展与城市经济间关系研究:以北京为例 |
范文 | 摘要:会展与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不具备条件的城市会展经济不仅难发展,而且也不能起到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发展会展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会展经济也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展会经济;城市经济;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71383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储祥银(1952-),男,北京人,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会展经济。 会展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会展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以城市文化传承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为条件,准确反映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与兴盛;另一方面,会展活动带动的商品、物资、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可以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的经济拉动效应和扩散效应,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增强城市竞争力。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会展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国最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本文从北京经济特征和北京展会特征分析入手,探讨北京展会与北京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试图为其它城市会展经济规划和会展活动策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 北京经济的品质特征 1.首都经济特征。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作为首都,中央经济在北京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资产规模看,2007年北京45万亿元经营资产中,376万亿元属中央法人单位资产,占北京经营总资产的834%;从增加值看,2007年,北京GDP达9 3533亿元,其中中央单位实现34591亿元,占37%;第三产业中,中央单位实现增加值2 701亿元,占401%;在金融领域,中央单位实现增加值9362亿元,占728%①。 2.总部经济特征。北京是各种类型总部的积聚地,因此具有了总部经济的特征。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辖的146家大型企业中,在北京的企业超过了100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人寿、中国电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等全国性、垄断性大企业、大集团的总部都设在北京。仅北京金融街地区就汇集了1 500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和大企业总部,116家股份制银行、证券保险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除此之外,大型国际跨国公司也都看好北京,他们或在北京投资办企业,或将地区总部或研发总部设在北京。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有200多家在北京有投资,累计投资项目超过450个。北京经商务部认可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20家,以研发为主的外资企业达到370家①。这些国际国内大型企集团和金融机构对北京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开放型经济特征。北京市场是一个开放型的市场,而且辐射环渤海地区,甚至面向全国的市场。北京市场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特征十分明显。2007年,北京批发零售企业商品购进总额超过18 296亿元,其中564%从北京以外购进,111%属于进口;商品销售总额18 806亿元,515%批发到北京以外的地区,55%用于出口。其次,北京是中国主要商品进出口贸易集散地之一,大进大出的特征十分明显。据海关统计,2007年,北京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 9294亿美元,占全国的89%,为全国第四;其中货物进口1 4402亿美元,货物出口4892亿美元。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同,北京货物贸易进大于出,而且逆差很大,这进一步表明了北京国际采购中心、买世界、销全国的区位特征。 截止2007年底,北京货物进出口贸易连续5年保持20%以上增速,2008年,北京货物进出口再创新高,达到2 7171亿美元,增幅达到408%,其中出口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条件下仍取得了174%的增长速度。北京服务贸易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约占全国1/5,其中出口约占1/4。通讯邮电服务进出口额占全国3/4,其中出口占4/5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约占全国40%,其中出口占45%。外商投资企业在北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北京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达到2 2459亿元,占全市GDP的24%,纳税总额1 1448亿元,占全市税费收入(包括国税、地税各项税费收入)的26%①。 4.成长型经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30年来,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自1999年始,曾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 488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速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63 02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9 075美元),比上年增长52%,这些都得益于科学技术进步和首都经济的优势。 北京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发展,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比重增加。2007年,北京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67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306%,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 67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2007年,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 5905亿元,占地区总值17%,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6%,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251亿元,占78%。三项产业的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050、04和05个百分点①。市场流通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442亿元增加到3 8002亿元,扩大了85倍,年平均增速166%。2008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 5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市场规模首次跃居全国城市之首②。北京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北京地方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74%,比2001年提高1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528%,比2001年提高87个百分点①。 5.服务主导型经济特征。由于首都经济概念的提出,北京服务中央、服务全国、服务世界的功能定位,导致北京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994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了现代化城市“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1995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50%,1998年超过60%,2006年超过70%。2007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21%,比全国平均水平(401%)高出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3%,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占全市GDP的138%、94%和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05%、106%和114%。200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6537万人,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693%,比2001年提高149个百分点。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7682亿元,增长117%。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268:721变化为11:257:732,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①。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特征 受北京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北京会展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面向全国市场需求,品牌专业展览会发展迅速。依托首都和总部经济优势,在北京举办的大型专业展览会面对的是全国的市场,甚至是亚洲市场。受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和市场需求的刺激,近年专业品牌展会成长十分迅速,单个展会实现展出面积翻番,甚至连续翻番的展会不在少数。因此,北京展会统计表现为展览会个数增加不多,甚至还有减少,但展会面积和展览收入稳步增长。例如中国国际舞台灯光音响展览会,最初每两年举办一届,展出面积不到2万平米。现在每年举办一届,展览面积超过6万平米。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由最初展出面积1万多平米,391家参展厂家到2008年发展到展出面积12万平米,1 000多参展厂商③,分别增加了12倍和256倍。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第一届展出面积9 000平米,此后三届基本保持在20 000平米左右;2001年第五届展出面积达到45000平米,比上届翻了一番多,2005年第六届展出面积达到92 518平米,在第五届的基础上实现翻番④,这一展览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印刷界规模最大,展品水平最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展会,成为世界四大印刷展之一。 2.国际化程度较高,国际化趋向明显。这些得益于国际化大都市和成功申办和举办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影响。北京举办的会议和展览国际化程度较高,以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为例,该展会1993年就获得国际展览联盟的认证,为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会之一,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展览会之一。该展会第九届展出净面积中,境外企业为19 900平米,占总展出面积的507%;1102家参展企业中,境外企业607家,占5508%④。 3.与经济结构变化关系密切,全面体现产业结构升级趋向。北京会展业对首都经济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全面反映出北京城市的产业基础、市场功能、贸易水平、消费水平、旅游资源等特点。2005年,北京举办的经济贸易类展览会263个,占总数的5346%;文教体卫类展览会呈现上升趋势,达到150个,占展览会总数的3049%,比上年增加136%①。2006和2007年,刘大可对北京主要展览场所举办的展会做了调查,发现这两年北京展会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居民消费领域,涉及住房建筑、汽车交通、纺织服装、旅游餐饮等类展览会;二是加工制造领域,涉及能源环保、机械加工、生物医药等类展览;三是文化教育领域,以教育培训艺术类展览为主。这三大领域展会占北京全部展会的63%①。而2007年北京的产业结构为11:268:721,展会结构基本反映了北京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4.政府主导型展会政策导向性强、产业引领作用明显。经过多年打造,北京形成了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旅游产业博览会和节能减排技术博览会等一批政府倡导,或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发起,符合北京产业结构发展方向,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具有一定市场生命力的展会项目。这些展会无论对本领域的产业发展,还是对北京会展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展会对北京经济发展的促进 会展活动通过最新产品和技术展示和最新思想理念、信息交流促进商品、生产要素流动,促进新技术推广和生产效率提高,进而为会展举办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作出重要的贡献。 1.经济增长贡献。近年来,北京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北京经济中的增长型产业。2004年北京会展业实现收入508亿元,2007年北京会展业收入达818亿元,4年增长了60%以上,年平均增速在15%以上①。会展活动的经济效应不仅限于会展场所和会展主办方的收入。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还会为城市的交通、通讯、旅游、餐饮、购物、娱乐,乃至金融等行业带来额外的收入。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对2008年在北京新国展举办的汽车展、服装博览会和体育用品博览会进行了抽样统计测算⑤。据测算,汽车展、服装展与体博会展会收入分别为16 420万元、4 390万元和3 240万元,拉动北京市展会相关行业总收入分别为170 881万元、44 827万元、29 007万元,拉动系数分别是:1:1041、1:1021、1:895。综合拉动系数为1:985。 2.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展览会通过现金技术和产品的展示,可以带来技术的示范和模仿效应,可以促进优势生产要素的异地移动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催生新的产业,加速产业化进程。 2005年底,北京市提出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006年北京市贸促会策划筹备了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第三届文博会有10余个国家和17个省市政府代表团1 370多家单位参展,接待观众19万人次;推出2 000多个项目,签署合作意向、协议292个,总金额468亿美元⑥。文博会对于展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成果,宣传产业发展政策,推介合作项目,吸引项目落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几点认识与体会 1.会展经济属于城市经济的范畴,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部门经济是城市经济独有的产业形态,会展具有自己必备前提条件和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会展优势和展览资源,不同城市因地制宜发展自己有特色的会展很有必要,但不必按行政区划成立机构,来规划、协调、管理会展行业。 2.会展基础设施是会展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举办大型会展活动没有大型场馆设施不行,但不等于有了大型会展设施就一定能推动会展经济发展。会议可以召开,节庆可以打造,但展会绝对难以打造。没有必要的经济、市场和产业支撑,展会很难打造,即使强力打造,也难以长期维持。因此,各城市在规划自己会展基础设施,特别是展览场馆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量身裁衣,将建设规模控制在自己会展资源基础上,切不可将希望建立在所谓“招商引智”基础之上,栽下梧桐树,不一定引来金凤凰。巡回型展会资源有限,竞争激烈,每个具体城市可实现的机会有限,即使争办成功,也不知多少年才有一个轮回。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风险太大,客观现实地规划自己的会展经济,实事求是地建设会展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十分重要。 3.城市会展经济规模与城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市场规模、开放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条件下,市场导向型展会受制于城市经济规模与市场总量,城市经济总量、市场规模大,会展的规模就可能大。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快,展会发展前景就好,城市开放程度高,展会突破区域限制可能性大,全国性、国际化程度就可能高。 4.城市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决定城市展会的类别构成。城市展会依托城市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而生存和发展。我们在策划或引进展会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当地的产业集群基础和市场需求基础,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市场需求的展会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极难为继。 5.展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取决于当地城市经济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展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展会服务体系的完善,展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则与城市发展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相关,取决于城市经济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 注释: ①由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统计报告提供. ②由北京市商务局提供. ③根据应丽君,“十五”期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展览发展概况,《中国展览业发展报告》资料整理. ④根据陈泽炎,“十五”期间中国机械行业展览发展概况,《中国展览业发展报告》资料整理. ⑤余华.会展活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影响研究[Z].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电子会刊. ⑥由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提供. (责任编辑:关立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