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的研究
范文

    摘 要:电力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保持高质量的电力运输至关重要。我国的输配电技术和用电工程的自动化程度相较于发达国家尚略显不足,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迫切的用电需求,需深化电力行业改革,促进输配电技术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程度,为电力运输夯实基础。基于此背景,笔者对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配电技术;用电工程自动化

    一、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简述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是一个理解起来相对麻烦的复合型名词,它主要指以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硬件依托,在信息化处理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供电的过程,这种供电手段相较于传统供电具有稳定性与可靠性。一方面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有助于供电网络的实时监控,通过主计算机的测算与检测合理计量与分配电力,提高区域性用电效率,进而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

    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主要特点

    供电企业生产的电能需要经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在这个过程中输配电的实用价值明确凸显出来,在实践中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控制输配电过程的电能消耗

    电力是消耗能源,这些年国家倡导节能减配,期望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电力企业在输配电管理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降低电力能源的外损耗,有计划、有条不紊的输配电。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以后,智能化、自动化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系统应运而生,有效的改善了传统输配电消耗电力的缺陷,同时也提高了电力工程的工作效能。

    (二)对电网的全方位控制

    自动化的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渗透于整个电力行业的每个细节操作,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能直接掌控电气线路、电力运行情况、各区域用電数据、用电高峰等信息;其次,在了解数据的基础上对电力输配全程跟踪,有效的智慧各种电力输配元件,让电力输配具有管理上的灵活性;再次,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能自动识别输配电故障,并主动报错,主机控制人员接受报错信息后能立刻处理,提高了输配电的时效性。

    三、我国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输配工作缺乏尖端技术

    尽管这些年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电力输配电工程有了非常大的进展,无论是输电还是变电都已经达到掌握领域的最高层次,不过总的来说相对于欧美国家我们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研究仍然处在启蒙阶段,缺乏尖端输配电技术使得电力企业的供电无法达到深层发展,尤其一些用电精密机械还需要从外观进口,否则仅凭国内工业制造业的产出还不能满足中国庞大的用电需求。

    (二)缺乏科学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体制,国家电网属于国有企业,各项环节受国家规章制度约束,从总体大框架上看制度无可挑剔,但是输配电过程是工人操作的过程,在很多细化的实际作业中没有非常有效的管理体制约束。甚至有地方领导仍有计划经济的残留思想,从长远看,不利于电力企业的人才管理和物资分配。

    (三)电力损耗现象难以遏止

    电能损耗现象是目前输配电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复杂,主要原因有二,分别是用电工程长期处于连续工作状态,无法得到养护和技术条件的局限性,当这两个原因同时出现就不免引起电能的损耗。造成的电能浪费非常可惜,不仅对国家资源是一种流失,也体现了我们输配电技术的不成熟。

    (四)外界因素影响

    除了内因,外界因素带来的输配电局限性也非常多,譬如南北方气候环境的不统一给设备带来的损坏,像北方的冬天严寒可能会是电负荷不断下降,而南方的夏天高温天气也不会刷新用电量,庞大的用户需求对用电企业永远是严峻的挑战。如果企业不能重视这些恶劣外界因素就无法做到设备的定期养护,当设备过度使用后老化速度加快,输变电的性能也自然随之下降。除却气温还有暴风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运行都是严峻考验。

    四、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引入先进的自动化专业技术

    鉴于我国目前针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局限性,需要拓展思路不断借鉴发达国家的新理论与新成就,针对目前我们的薄弱环节取经学习,譬如远程控制方面,我们在主计算机的调配与控制上还没能达到欧美国家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这类问题出发交流学习呢,在学习之后依据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创新自动化专业技术,使其更好的适用于输配电网及相关设备中。

    (二)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

    我国输配电问题与欧美国家有差异主要因为我们研发起步较晚,这方面尖端人才紧缺,人才作为发展的源动力必须做到良好的储备和培养,为将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高校电力工程专业的开设、教育要与时俱进,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接地气的学习输配电知识;另一方面用电单位人才的继续教育,用电单位应主动提供研习机会给专业人才,鼓励他们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并定期开班授课讲解阶段性输配电的先进理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强化用电高峰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每逢用电高峰对电力输配都是极大的考验,电力企业领导层要有充分的认识,对当前地市每年用电高峰的参数进行总结,以此为基础对今年的用电情况进行预设,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同时,鼓励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工作人员在高峰用电期间需认真记录各项数据,为明年后年用电高峰的提前预设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志刚,翟玉峰,白佳峰.电业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12):144-146.

    [2]史佩璐.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31(16):201-203.

    [3]耿瑞丽.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0(24):229-230.

    [4]侯学良,李彦青,刘凯.基于战略联盟的电力工程EPC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6(07):11-16+22.

    作者简介:洪美(1982-),女,汉族,福建龙海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输配电及用电工程。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