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去 |
范文 | 胡宇祥 梁丽青 摘 要:论文以水利工程CAD课程思想政治改革为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程制图职业道德规范相结合,在一次教学设计中合理整合“德育”和“才育”,最后总结了“水利工程CAD”课程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工程CAD;课程思政;课程设计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讲话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因此,高校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挖掘梳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对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师资团队,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而的精神指引。专业课课程要根据各自课程的特点,担起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职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水利工程CAD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过去的教学中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学以致用”,即学生是否掌握了绘图技巧以及理论,却忽略了作为一个制图员应具备的职业操守与文化内涵。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政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水利工程CAD课程思政的实施 1.1 水利工程CAD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准确、翔实的工程圖纸对于工程技术信息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当图纸涉密时候,对制图员的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授课的同时,更应该发挥思想教育功能,将思政元素整合到课程中去。思政教育全面地融入于教学,扎根于学生心中。 1.2 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 制图的工作,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绘图理论知识,技巧操作,还要有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与课程思政的目标一致的。课程思政中,可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品德教育的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育点,并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深入挖掘《水利工程CAD》中的思政元素,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炼思政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促进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育人,达到思政目标。 1.3 完善课程体系 依托水利工程CAD课程的重要地位,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掘的“思政资源”,结合每章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于教学大纲中。如在讲授精确绘图的的章节,要求学生保持一种严谨踏实的态度,看重规则也恪守规则,绝不投机取巧,也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丝毫差错,将工作的精准、精确、精细和人民生命等价起来,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修改图纸,感悟水利的工匠精神。 1.4 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程思政教学中注重多元化手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水利工程制图规范,增强学生一丝不苟的态度。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微信、学习通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绘图技巧。通过深度讨论、角色体验与情感模拟、翻转课堂等探索,引导大学生通过体验式思考,正确感受不同职位的工作过程。 2 一次《水利工程CAD》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 学习水利工程专业图的绘制方法,是《水利工程CAD》课程的重要授课内容,用任务驱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渗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课程思政要求设计中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 “水利工程制图”是“水利工程CAD”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将绘图技巧与专业知识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通过职业岗位互换将思政渗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 3 水利工程CAD课程思政的成果 3.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思政元素的引入,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制图员、审图员岗位体验以及互换,让学生更加认真绘图,提高责任意识。再如通过水利制图规范、建筑制图规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间绘图规范的差异。最后,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同学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接受度也有了很大提高。 3.2 提高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养 教师除必须具备基本的仁爱礼信等道德素养外,“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内容,强化专业教师结合专业当好学生引路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提升其德育教育的执教能力。 3.3 培养学生水利工匠精神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知识与思想融为一体,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意识形态的引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厚植理想信念,扫除思想困惑,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因此,要充分挖掘思政课程中的思政育人要素,让思想政治真正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利用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形式、手段,让思政课堂焕发出新魅力,打造同学们由衷喜爱和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袁颖,朱国福,杨柏灿,王海颖,潘颖宜,何世民,张贵彪,王又闻,金素安.立足文化内涵 实施课程育人——中药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8,37(04):27-30. [2]刘菲菲,苏国红.理工科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7,39(5):62-67.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4]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上海教育,2017(3):4-5. [5]裴孝钟.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7). 通讯作者:胡宇祥(1983-),男,吉林吉林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方面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