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范文

    周兆文

    摘 要:财务管理是制造业企业实现内部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管理内容。以经营决策和业务活动为核心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并打破业务与财务之间的管理壁垒,实现真正的业财融合,是制造业企业增强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必要途径,也是现代化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背景,分析如何改革财务管理模式与业务操作行为,为实现业财融合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问题;应对举措

    一、制造业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性概述

    制造业企业是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特征也较为明显,其经营管理需要投入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伴随着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变化,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企业的实际发展,在新时期,企业实现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型升级,并推进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发展极为重要。具体来说,制造业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业财融合是新形势下实现会计人员转型的环境基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以简单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为主要内容,为了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发展,制造业企业需要拓展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范畴,除了基础的核算与数据采集工作以外,还应当涉及投融资管理、财务预测、成本控制以及绩效考核等多个环节。这就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能够深入业务一线,参与企业各项经济决策,发挥财务对业务的指导作用,提升会计人员的经济管理价值;另一方面,业财融合是制造业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制造业企业在经营管理過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风险。要想实现企业长效稳定发展,制造业企业需要转变内部管理模式,延伸管理范畴,从企业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入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由业务导出财务信息、财务指导业务活动,在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形成监督制约关系,能够系统性地提升企业风险抵御能力。

    二、制造业企业在业财融合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制造业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进程当中,在思想意识、参与程度、数据共享、工作目标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财务人员工作意愿不足。由于业财融合的应用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要在掌握会计语言录入经济活动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熟悉制造行业相关的采购、生产、营销等业务知识,这必定会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在内部激励不足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对业财融合的推进存在抵触心理,参与意愿较低。

    其二,业务部门缺乏参与积极性。业财融合实际上是调动财务部门深入业务一线工作,对业务工作进行全面评估,转化为财务语言,指导企业经济决策和业务活动。可以说,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以加强财务管控为主要内容,这必定会影响业务部门的正常业务操作;同时,业财融合的落地需要对制造业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进行新一轮改革,无形之中也会加大业务部门的工作量,最终导致业务部门对业财融合工作参与积极性不高。

    其三,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差异性较大。制造业企业在产品设计、原材料购入、加工制造、市场销售等一系列业务环节当中,必定会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但由于企业信息化应用不足,使得财务部门在业务数据获取方面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数据无法实现同步共享,不仅会影响财务对业务的监督指导,也不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其四,财务与业务工作目标差异较大。制造企业业务部门所追求的是业务指标达标,在提升业绩的过程中,业务部门并不关注成本费用及销售费用等。而财务部门需要立足于企业全局,合理把控企业各业务环节产生的费用消耗,以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可以说,业务部门旨在开源增量,财务部门旨在降本增效,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也造成业务与财务难以实现平衡一致。

    三、制造业企业促进业财融合的举措分析

    (一)创造良好的业财融合实施环境

    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要建立标准化的作业体系,全面梳理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范畴、资金收支项目以及业务收支管理等内容,统一财务报表数据、业务统计数据以及资源标杆数据等相关数据信息口径;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下发文件等方式强调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转变内部员工的思想意识,基于信息技术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语言转换,限制数据采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差异性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保证业财融合所涉及的数据处理工作能够标准统一。此外,针对业务与财务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制造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统一考核标准的形式,综合考虑各项经营业务的联系性,统一量化部分财务指标或非财务指标,落实对关键业务环节及财务管理行为的控制,提升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融合信心,为推进业财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基于业财融合管理理念下,制造业企业不仅拓宽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范畴的局限性,还要重构财务管理体系。首先,推进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型,将简单机械化的数据采集、凭证录入、报表编制等工作移交到财务共享平台进行统一处理,发挥管理会计的前瞻性作用,对业务活动及决策项目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在价值导向下指导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例如:充分利用企业的销售数据、营销策略等分析产品营销模式的合理性,针对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以及合同签订等环节给出科学建议,并制定定额的生产计划等。其次,在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流程规划等方面,都是基于业财融合思想,例如:设置资金财务、销售财务等岗位,并在关键岗位上配备复合型人才,强化财务与业务之间的联系。最后,在企业风险防范工作中,要保证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共同参与,识别经营活动中潜在的资金风险及决策风险等,通过财务人员与前端业务部门的沟通,协同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风险数据库,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三)实现财务人员转型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已经能够处理企业简单机械的会计核算及报表编制工作,这必定会影响到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推进。因而,制造业企业应当重视财务人员的转型升级工作,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型,发挥管理会计在财务分析、投资决策、事前预测等多方面的作用,满足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四)搭建信息一体化平台

    信息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基于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中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运用智能化手段设置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例如: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报销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业务审批系统、投资决策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财务与业务信息一体化实现过程中,打破了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沟通壁垒,摆脱各自为政的孤岛现象,实现现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也将财务数据处理人员从机械繁杂的工作中分离出来,减少人工劳动成本消耗,也能够提升办公效率,为财务管理人员转型创造机遇。此外,在信息系统搭建过程中,制造企业也要保证信息一体化的系统性,以业务流程嵌入、管理风险点预警、数据端口统一、关键信息采集等作为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据企业规模及实际需求搭建信息平台,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建立业财融合管理机制,不仅能够促进财务管理转型,也能够稳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制造业企业要及时发现自身在业财融合实施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通过创造实施环境、创新财务模式、实现人员转型、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方式,逐步推进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实现企业经营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翠红.浅谈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J].纳税, 2019(33).

    [2]霍敏怡."业财融合"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建设路径分析[J].时代经贸, 2019, 474(13):54-55.

    [3]李延璞.业财融合背景下制造业财务流程再造研究[D].20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