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
范文 | 熊慧 摘 要:基于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背景下,企业是否能稳定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直接的关系。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作用入手,探究了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应用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提升全面预算资金管理力度、保证预算准确性与科学性、完善现金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几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预算编制;信息化建设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落实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当中,做好资本、财务规划工作,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此外,财务人员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评的工作,为财务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借助量化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方式,加强对生产运营活动的把控,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作用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企业的内部管控机制建设来说,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将企业短期发展目标以及长期发展计划作为基础,做好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工作。还要从战略发展角度进行全局性分析,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预算资金使用效益。②对于完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来说,做好预算使用情况的把控工作,才能为经营方案的改革与落实奠定良好基础。③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来说,要结合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落实预算标准,激发财务人员主观能动性。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监督管控,实现对多项运营活动管控,并为财务内部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二)规避风险问题 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阶段,企业财务人员要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前期调研,还需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化预算计划,避免不必要的采购风险以及财务风险。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目标,对当前市场环境變化以及资源分配关系进行协调。采用量化管理模式,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问题。 (三)实现战略化发展目标 企业在实际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贯彻阶段,需要结合战略发展计划,实现对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管控。在建设内部沟通系统与平台的过程中,对各个部门的权利以及职责进行科学化的划分。如果出现了各项风险问题,就需要及时发现,管理负责人尽早做出经济活动调整策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优势,使得相关人员了解制定预算总目标以及实际财务状况存在的差异,及时处理可能面临的风险,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应用问题 (一)没有做到全员参与 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确保各个部门员工都能参与。但就预算编制过程进行分析,有些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有待提升。普遍认为全面预算就是财务预算,属于财务部门分内工作,交给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甚至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支出,仅仅依赖财务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将预算编制作为一项任务。由部门负责人与财务部门沟通,或是交给某个员工进行编制。导致员工缺乏全局性观念,影响全面预算的准确性与实效性。 (二)预算编制基础薄弱 导致企业预算编制基础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企业仅仅是根据生产历史数据,进行预算调增以及调减,预算编制依据单一,会计基础信息质量不高,无法确保预算指标以及方案的可行性。另外,有些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容易引发预算数据失真。在进行预算编制阶段,将中心放在直观判断以及历史数据判断方面,没有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研目标等,导致预算无法全面执行。 (三)全面预算控制体系不完善 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主要就是从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考核等方面入手,实现紧密融合。但是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评价与预算考核体系,无法科学化考核预算执行结构,影响财务管理效率。有些企业的预算执行结果出现了偏差,但没有对导致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导致预算管理无法发挥实际的功效。有些企业预算考核目标找不到责任主体,各个部门互相推诿,导致预算控制的效用无法发挥出来。有些企业出现全面预算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 三、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 (一)落实岗位责任制,提升全面预算资金管理力度 企业在运营发展阶段,管理工作由资金管理、风险管控、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环节构成。在强化财务管控力度的基础上,落实财务内控制度,提升预算执行力。在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将预算目标贯彻到各个岗位与部门当中,确保各个部门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对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企业可能会面临许多方面的财务风险,应当尽早找到经手人员及部门,提出相应管控策略,有效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对于企业内部组织体系建设来说,需要了解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预算职责,加强对员工的约束力。还要进行岗位规划,为预算管理落实以及审查监督工作做好铺垫。 对于提升风险管控来说,只有结合企业盈利水平以及发展状况,做好生产产品分析工作,洞悉市场环境变化,了解产品可能创造的利润,作为预算编制的核心参考依据。财务人员需要对各个流程进行监督把控,了解企业盈利水平以及偿债能力,加强对投融资活动风险管控,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基础。在完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的同时,预防各个环节经营风险,加强全面预算资金管控力度。 (二)开展合理的预算编制,保证预算准确性与科学性 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完善从上至下的管理模式,落实整体预算管控目标。各个部门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变化、管理原则等,做好科学化的预算编制工作。将预算方案反馈给预算委员会,做好预算草案的审查工作,及时的进行沟通与反馈。对于预算方案的编制来说,也要获得决策层审批,加强预算管控力度。通过对企业预算编制流程进行分析,设计合理预算编制程序,摒除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引入作业成本法理念,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引入增值作业以及非增值作业,预测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作业量,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与管控。此外,以作业量为核心,对内部资金进行分配。用上下级融合编制的形式,以基层预算组织编制预算为基础,对比预算方案与财务状况,适当调整与控制执行组织,将更多资金归纳到创造经济效益项目当中,做好预算资金把控工作,提升企业预算科学性。 (三)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现金流信息化管理系统 首先,企业借助全面预算管理优势,需要以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在引入先进信息化技术同时,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做好数据集成化分析与处理。此外,结合其他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加强预算监督管控力度。对于实时数据预测与管理进行分析,需要充分掌握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需求,完善信息化系统,实现业财融合平台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加强现金流、资金流的把控,并且为全面预算管理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助信息系统的优势,避免出现管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加强预算管控力度,直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执行流程可能蕴藏的财务风险,以此提升预算管理灵活性,提高预算数据准确性与合理性。 其次,实现信息化技术以及预算管理融合,更加注重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工作。借助财务软件,进一步拓宽预算管理范围,加强对资金管理、业务管控力度。完善风险预警体系的同时,做好现金流预算工作。财务人员要结合发展计划,加强对现金使用情况严格把控,不断提升财务信息实效性,从全局进行把控,确保财务分析到位,以此将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发挥出来,开展多项融资活动。企业需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还需要控制预算执行情况。借助ERP信息化系统,做好数据集成化分析工作,获得原始会计凭证,有利于实现对各项经营活动的动态化监控,制定科学化的财务发展战略计划。 四、结束语 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需要创设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引入现代化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创新财务管理体系,明确预算计划以及预算目标的关系,并且制定科学化战略方案。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阶段,开展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还需要将各个部门工作内容归纳到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强化对于计划部门、生产部门的管控。 参考文献: [1]韩蕊.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探析[J].管理观察,2019(27):167-1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