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
范文 | 林琳 摘 要:由于国内当前社会与经济都处于高速上升期,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想在此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内部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而且,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范围都呈现出持续扩张的态势,基于对企业内部控制力度的提升,既可以充分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与对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同时还能够促使企业财务获得更为有效的管控。本文以此为论述核心,探究了将内部控制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具体措施与注意要点,希望能够对提高企业财管管理水平起到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用 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来充分提高企业在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能够防止企业在经营期间发生各种财务问题。与此同时,当前许多企业都开始将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连接起来,基于对内部控制的强化,来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 一、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内部控制属于一项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部门以及诸多职工所影响的一项工作,此工作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得下述目的的实现获得更为有力的保障:财务报表准确可靠、经营效果与效率、有关法律规范的切实履行等。内部控制大致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即内控环境、风险评测、内控活动、信息和沟通、监察管控(如下图1所示)。 二、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应用时面临的阻碍 (一)控制体系问题 一般来说,企业财管内控工作包含了诸多环节与内容,若是某一管理层面存在处理不当之处,便会直接导致内控工作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就此可知,加强财管内控力度,创建完善合理的内控机制,既能够有效解决由于制度缺失问题而导致的管理层面的种种问题,同时还可以显著提升财管工作效率与质量。另外,企业内控机制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形成实时性的动态变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财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企业前沿经营发展动态信息数据量较为繁多,若是信息没有准确、及时的了解清楚,便不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调节,就可能会使得财务核算工作出现严重失误。另外,存在少数财管工作人员对于自己的职责范围了解不太清晰,这也会导致内控工作质量不佳。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脱轨 就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工作划分情况来看,财务风险管理大多都是相较于内部控制而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自财务审计、会计以及核算等业务的实施、审查与批准普遍都是单独性的交给财务部门来负责处理的。这就使得财务风险管理不再受到企业内部系统化、有序化与规范性的管理与控制,这一管控脱轨现状同时也促使内控环节对于财务风险认知不够明确、全面,不能面向财务工作加以全面的风险估测与制定预防措施,导致内控在财务管理上的监督不够全面、有效,这就容易使得财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失真,酿成财务漏洞问题,使得企业今后发展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监督 当前,内控机制虽然已经在许多企业之中取得了大范围的普及应用,大多数的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审计部门。不过,由于审计部门归属于财务部管辖,所以在内控工作流程中就不再具有应有的独立性,无法有效展现其监督控制功能,从而为企业埋下了财务风险隐患。由于客观环境所具有的限制而无法为财务信息的真实、透明、完整带来保障,相关制度与标准的落实愈发不受保障,企业内部欠缺制衡体系使得会计造假问题层出不穷、财务信息失真无法有效改善。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内控体系主要是指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与其相互之间的运作联系,部门和职位间的权责明确和彼此制约是预防财务风险的关键策略,通常而言,健全、完善的组织和明晰的功能划分可以合理的限定企业内部的职责、权利、利益关系,可创建董事会、监理会与总裁等法人治理结构,并且还可以设置战略和发展组织、薪酬和提名委员会等,以此改进和健全内控体系,从而达成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充分、有效、全面监督与控制。 (二)严格贯彻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要想确保规章制度得到全面执行,就必须要创建相应的财务制度,以此作为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以身作则,首先做到自己充分贯彻履行财务制度,从而才能够使得全企业上下员工都能主动地遵循制度要求办事,保障每项机制与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为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构建有關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奖励与惩罚来更好的激励职员,使得职员们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为高效的完成每项工作任务。 (三)优化内部组织,提升人员素质 内部组织结构直接关系到内控体系实施的效果,对于体系的顺利落实而言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企业应当按照自身经营规模与组织结构特征对内部组织结构加以改进完善,通过对人员的合理安排调配,防止人力资源被闲置、浪费,保障内控体系的顺利落实到位。并且,在内控体系落实期间,也需要强化对内控人员专业水平与综合技能方面注重程度,将人员结构持续改进,充分展现内控智能的内在价值与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在提升内控人员个人专业素养方面,应当为其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活动,安排其定期的参与有关的专业知识讲座,使得内控人员既能掌握足够的内控管理知识,同时也能强化其职业素养,从而更好的处理好各项内控工作。 (四)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导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财务风险都是其经营发展期间无法规避的一项风险,不过通过加强内控能够使得财务风险受到充分控制,使其始终处于企业可承受范围内,创建内部监督机制时,需要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尽可能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程度,提升审计职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对内控评测的准确性,创建完善、健全的内控评估机制。在监督工作中及时的公布内控有关信息,全方位的探究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把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融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在监督体系实施过程中,基于日常交流、实时评估等措施把企业发展战略、内控目标与财务风险管理原则准确的告知每一位职员,针对日常事务是否合规实行全面审查,构成全面的管理监督体系。 (五)不断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感知和防御机制 在内部管理控制工作中,应当强化风险预警机制,设立全面、完善的风险预警指标,按照企业发展状况,再构建出一个实时的财务状况系统和经营状况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在发生意外情况时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剖析问题的根源,可以基于不同时间点的分析研究,结合企业内部有关历史资料,对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够保障所有分析是依照企业具体情况开展的。同时,还要对企业的防御机制加以有效完善,在内部管理工作中,既需要设置合理的融资计划书,还需要和其他合作企业加以沟通、探讨和分享信息,以此构成深度战略合作关系,这样一来不仅有益于企业间实施多元化、多方位的经营管理模式,还能让企业在发生问题是可以及时加以有效控制从而减少损失。 四、结束语 将内部控制运用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之中,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财管风险预测、处理、防范水平,还促进了企业运营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因此,必须要有效解决二者融合应用中现存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取得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才.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风险控制的作用[J].管理观察,2020(25):164-165. [2]况爱华.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小企业,2019(10):96-97. [3]王先明.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价值[J].纳税,2018,12(31):110+112. [4]刘敏,欧慧.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27):122-123. [5]马洪慧.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7):9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