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探究
范文

    李艳

    摘 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进步,使得国有企业内外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内控体系,规范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继而推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本文先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意义进行简述,接着指出了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基于风险管理视角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希望有助于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提升内控效率、效果和水平,从而为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探究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包括外部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财务风险、采购风险、违规经营投资风险等内部经营风险,贯穿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活动中。内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资金及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对降低市场风险、强化资源管理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国有企业将内部控制融入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构筑风险控制的护城河,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从而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某种程度上受治理结构不完善、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等影响,造成国有企业治理难度增加,经营管理效率不够高。通过加强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内控管理,有效均衡利益与权责,合理保证企业经营决策机制合法依规、资产安全以及经营财务信息等真实完整,能够更好的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重要的治理手段和工具,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通过风险识别和战略决策为内部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另一方面将内部控制深入贯彻到风险管理中,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与质量。

    二、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是内控框架体系中的基础,是决定内控体系能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与企业内控理念的贯彻与执行、企业经营目标及战略目标的实现紧密相关。国有企业内控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漏洞与缺陷,追其根源是企业内部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一是受国有企业行政特点的影响,特别是由原来政府部门演变而来的国企,如原来的邮电局现在变成邮政局和电信局,部分内部领导层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匮乏,这种领导层的风格和经营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灌输到员工头脑中,较难营造一种振奋人心的内控环境;二是部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比较混乱,包括形同虚设的董事会,仅仅为了形式上满足法律法规要求,没有真正发挥董事会的决策机构职能,以及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现象,缺乏完善的内部决策以及执行监督机制。

    (二)信息反馈不及时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信息沟通十分重要。然而,随着国有企业结构日益趋向扁平化,先前横向沟通方式不再能够保证沟通的时效性。就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沟通现状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管理沟通相关制度与规划,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因管理沟通工作欠缺而出现问题或者矛盾。管理者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沟通协调并控制矛盾,或者因长期规划不够而出现短期行为等,从而影响企业发展。另外,很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发展,特别在风险管控过程中,由于信息化共享服务质量不高,致使国有企业不能第一时间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因此风险管理效率和质量难以保障。

    (三)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

    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识别出的各项经营风险,建立与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形成一系列风险管控制度。然而,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在正常运行期间还要受到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文件的约束与指导。由于企业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之间的侧重点理解不到位,在协同运作时产生衔接不当、认识模糊等问题,致使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性较差,即内部控制未能深入贯彻到风险管理中,加大了国有企业各类经营财务风险。

    (四)监督职能不完善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进步,促使国有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与质量,以规范的监督机制保障管理过程的实效性。鉴于大多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是由内部审计完成的,因此内部监督管理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内部审计的质量。然而,就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而言,主要存在两方面不规范的地方:一是内控体系得以有效运行,除了依托于完善的内控环境以及制度建设工作,还需要对内部管控制度流程的规范执行进行监督。然而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由于企业规模限制,并未设置内审部门,对内控运行有效性进行监督;二是由企业管理者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高,部分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即便内部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也因为在岗人员专业知识不够,难以对企业资金及资源运作进行有效监督,增加了资金及资源管理风险,制约了企业管理效率与质量。

    三、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一)完善国有企业内控环境

    设立内控管理部门,将内控管理融入企业文化精神,开展全员内控管理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素质,并将统一明确的高层声音从上至下传达至普通员工,以此强化内控全员参与意识,并对风险管理和内控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比如国有企业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对应培训等,促使企业内部人员思想统一,继而推进行动上一致。坚持通过全员参与内控,及时发现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高公司风险管控水平,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形成权责透明、权责法定、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一是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結构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以及在决策、执行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范围,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二是加强董事会建设,规范董事会运作。按照国企改革方案,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依照法定程序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明确董事会应尽的义务以及相应的经济责任;三是规范经理层运作机制,制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市场化选聘机制,实行市场化薪酬以及中长期激励,确保经理层在履行自身职权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与企业经营业绩相挂钩,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二)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

    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治理时代的今天,建立全面、系统的信息共享服务中心是国有企业内控工作高效有序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国有企业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增强部门及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外,还应该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思路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信息共享。首先,国有企业对日常工作流程进行固化处理,对于机械重复的工作,固化流程表单,强化执行,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能规范内控管理,促使相关信息能及时传达到位;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发满足企业实际业务需求的项目建设平台、OA线上办公审批等信息共享系统,并确保各系统间的有效衔接,为实现信息系统一体化提供空间;最后,构建全面的财务信息数据库,定期搜集、整理与分析企业各项活动产生的数据,根据外界市场环境、企业自身战略上的变动与需求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财务数据库里的信息进行系统性评价,形成最终的财务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将信息化系统的价值与作用挖掘出来,推动国有企业快速发展。

    (三)健全风险管理内控制度

    构筑风险管理内控制度防线是有效识别、评估和预防各类企业风险的重要手段。首先,强调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其树立科学、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摒弃事后审查模式,将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做到事前,与此同时将内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消除不确定风险;其次,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自身管理实践和内部控制需要,对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廉政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破产风险等进行合理客观地判断,并不断收集和补充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岗位人员的业务流程执行效率、廉洁档案等,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超前性、全面性地预防和化解当前及未来可能存在的经营财务等多方面风险;最后,进一步规范风险防控与评估以及处理过程,国有企业应该设立相对完善的风险防范预警小组和风险评估小组,配置专业人员并联合专家机构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识别以及评估,确保专人专职,以此将企业风险防控与评估工作做深做实。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国有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加强经济活动过程监督与管理,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系统性。首先,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保障内部控制和审计两大机构的客观性、独立性以及权威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专业性,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和人才引进,比如国有企业与高校合作,对高校该专业的大学生和人才进行招聘,提高人才引进门槛,促使企业在业务以及财务方面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其次,在绩效考评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之间建立关系,通过对内控执行情况的内部审查监督,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融入绩效考评中,以此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切实促进内部控制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国有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该始终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审计结果与实际业务情况关联起来,找出问题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以此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事实证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建设效果越好,国有企业面临的经营管理风险越少,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越强。因此,以风险管理为视角强化内控建设是当前国有企业响应国家廉政号召、强化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国有企业理应重视内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积极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实现国有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转型升级,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为国有企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蒋黎峰.基于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企内控体系构建分析[J].财会学习,2020(06):245+247.

    [2]王玉妍.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国企内控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8(31):230-231.

    [3]孫迎迎.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策略分析[J].营销界,2019(20):283-284.

    [4]杨敏.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9(04):170+172.

    [5]刘勤娜.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J].财会学习,2019(24):237-23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