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
范文 | 摘 要:我国的教育发展速度加快,校企合作的水平逐年提升,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学徒制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能够确保人才针对性的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传统的学徒教育基础之上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使其更适合当前社会的情况。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稳定性较强,能够突出人才培养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摸索出一条更为科学的校企合作运行道路。本文以温州为例,介绍了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完善和发展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 新型学徒制模式? 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4(a)--03 人才培养的模式一直都在完善和发展,学徒制模式一直都是许多学校推崇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不过学徒制模式需要与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此许多高校都在寻求校企合作的机会,以构建新型的学徒制模式,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采用学徒制模式培养人才,有助于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令人才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保障校方和企业各自的权益。不过目前的学徒制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落实,需要不断地研究和讨论,结合实践经验发展并完善。 1 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院校和企业对新型学徒制模式认识不足 无论是技工院校还是其他的部分高校,对于当前企业新型學徒制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看到企业新型学徒制对于学校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价值。同样的企业在设置新型学徒制模式的时候没有把握重点,忽视了学徒制模式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不通畅,各自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接轨,新的员工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而院校又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导致了整个学徒制模式成为摆设,并没有起到实际性的作用。新型学徒制模式的推行为的是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并认识企业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能,确保自身的就业机会。如果需要实现这一目标,便需要企业和院校的配合,共同促进学徒制模式的推行。但是纵观现如今的企业和院校,在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好。院校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学生获得实践培训的机会比较少,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衔接的不够好,人才培养的目标一直无法实现。 1.2 新型学徒制模式培训方案缺乏科学性 通常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签订培养协议,即各自承担部分人才培养的责任。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的不足,除了最明显的系统性问题之外,执行效果也相对较差。在协议签订之后,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缺乏评估环节,即培养方案中个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无法保障最终的实践效果。新型学徒制属于一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忽视了实践培训的作用,便会导致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被堵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院校学生的基础专业以及综合素质等信息没有正确客观的反映出来,企业的学徒制模式对这部分的学生无法产生积极的作用。企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当招聘的人才在培训实践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之后,无法及时解决并进行指导,学徒时期过去之后,学生的整体技能很难有明显的提升。从客观情况来看,院校和企业的基础课程和职业素质提升课程设置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企业和院校的发展。 1.3 新型学徒制模式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共赢,院校获得办校和人才培养所需的资金,企业获得人才。当新型学徒制模式应用到企业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时候,如果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支撑,那么将会导致校企合作的效果大大降低,无法实现基础性目标。新型学徒制模式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均衡性,导致学生的整体水平无法提升。一些院校的学校基础较差,学校的水平又不高,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也无法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常识。再加上许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足,不仅没有充分合理地应用资金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实践机会,还没有做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导致整个学校的运行水平都处于较低的程度,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长此以往,企业所设置的新型学徒制模式与院校的教学水平无法适应,那么便延缓了人才培养的速度,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1.4 新型学徒制模式制度缺乏系统性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新型学徒制模式能够发现,存在一概而论的情况,即没有突出产业重点,对于企业紧缺的人才没有凸显出来,无法确保应用了新型学徒制模式之后便可以得到对口的人才。我国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发展教育,试图以提高教育水平的方式带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政策虽然已经存在了,却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针对企业采取的补贴工种费用制度,一直以来都以形式而存在,没有发挥实际的效用。新型学徒制本身还存在应用范围狭窄的问题,即无论是企业还是院校,对于新型学徒制模式的宣传都不到位,影响范围较小。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型学徒制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无法尽快地实践出来,因此新型学徒制模式的不合理性只会越来越突出。 2 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强化对策 2.1 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 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能够确保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和需求传达和沟通的时效性。校企合作的体现形式是工学结合,院校和企业各自明确需求,打造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激发出新型学徒制模式的作用,确保院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发展。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可以根据院校和企业的特色和发展方向确定。比如如果是高职院校,那么其希望培养出来的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便可以寻找与此对应的企业,一来可以为学生就业争取更多的机会,二来可以确保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环节都有充分的基础设施设备,以保证学生的综合技能可以得到提升。与企业合作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方面可以联系企业,获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模式。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两者存在区别,但是在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均应考虑在内。新型学徒制模式包括的不仅仅是学生基础能力,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和壮大,院校和企业可以相互配合编制培训大纲,设定培训目标,院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指导人员团结合作,形成双师指导模式,让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更加顺利。 2.2 完善教学模式 企业和院校的合作非常重要,一来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二来可以令院校设置的课程更合理,更贴近实际。院校本身要认识到新型学徒制模式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尽快突破传统学徒制模式的桎梏,加快改革的速度。新型学徒制模式强调校企合作的效率,即院校和企业需要携手共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的基础之上,增加双方沟通和交流的机制,确保合作的基础可以更加坚实稳固。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与院校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都要服务于新型学徒制模式,以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责和义务需要明确,进而更好地分配工作和任务。院校存在的价值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环境,并确保学生们能够掌握基础理论和技能知识。企业则处于辅助性的地位,在院校的要求下提供相应的实践培训基地。即在这样的合作关系中,院校和企业发挥各自的价值和作用,保证职业岗位的实际操作效果。当院校的学生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培训和学习之后,便可以进入到实习岗位,获得企业师傅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令学徒制模式贯穿在院校到企业中,培养出来的人才便会更加符合岗位的需求。 2.3 设立企业培训中心并发挥其作用 企业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份子,培养人才的时候必然考虑到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为此在与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应用新型学徒制模式推动校企合作的运行非常必要。企业可以设置培训中心。例如在温州市的院校,便可以从温州市发达的制造业入手,构建特色的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培训中心应当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建立起关系,学校运作的方式与特点与企业培训中心应当相匹配。企业的各个岗位都具有实践性,即每一位员工所做的工作都要產生实际的效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因此在与院校合作的时候,新型学徒制模式的运行便可以保证进入到实践岗位的学生获得一对一的指导。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和院校的合作共赢计划,通过科学化项目方案能够更快地构建新型学徒制模式内容,融入明确的项目实控、技能水平评估等内容,满足企业和院校的需求。现代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依靠的便是人才,而人才包括了企业现有的员工,也包括了院校这一类的人才培养基地。当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认识到了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之后,便需要尽快调整管理计划,开展实践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启动新型学徒制模式,令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充实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 2.4 院校要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院校培养人才始终需要联系市场需求,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依赖于教师,教师除了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也会融入实践的内容。为了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院校教师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利用案例、情境等方式,促进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得他们掌握下来。同时院校设置教学课程的时候,要掌握行业标准,行业发展方向和情况,令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使得产生紧迫感。当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开展理论教学工作的时候,还需要融入企业文化,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使得他们逐步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还应当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以便于学生的理解。无论是哪一个专业,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都必然走入社会,参加实践,这就意味着要检验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知识。既然已经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平台,并且院校和企业都已经对新型学徒制模式有了充分的认识,那么便可以令学生在校期间进入到企业岗位实习,在企业专业员工的带领下掌握技能和知识。 2.5 推动渐进式校企交流模式的发展 即使是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也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会看到效果,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暴露不足和问题,在这样的状态下保持完善和发展的态度,能够尽快地形成良性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对于加快人才培养计划完成的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院校在基础情况之上寻求突破和创新,针对新型学徒制模式的应用要保持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多维度发展,进而确保实践的效果能够在多个学生身上体现,领会到新型学徒制模式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身份和角色会出现变化,例如刚刚进入学校的学生角色,需要做的是掌握教师的讲解的理论知识,完成基本的实践操作。慢慢地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会带给学生实习的机会,学生可以进入到真正的岗位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一阶段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了学徒。当完成了院校的课程,并完成实习任务,便要进入到员工的阶段。这种渐进性的推动发展,给了学生充分的适应时间,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方向,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为学生规划职业方向,使得他们拥有更好的学习实践平台,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地参与竞争,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3 结语 通过研究和讨论可以知道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技能的培养为主要内容,提高人才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劳动力来源的同时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实践中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有利于推动校方与企业的合作,令学校看到校企合作的优势和好处,从而在政府、企业的引导和鼓励下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措施,不断地提升人才的素质和技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张妍.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9(42). 莫丽洁.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18(06). 邹建斌.昆明市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8. 贾文胜.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刘文胜.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政策的对比[J].辽宁高职学报,2018(04). 李堃.高质量学徒制:G20愿景与中国行动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温州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wsk11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建敏(1979-),男,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技能人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