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意文化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探究 |
范文 | 黄梦赛 摘 要: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制造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然而传统企业转型面临着如何获取新的能力、新的工具、新的商业模式等一系列问题,此时部分传统企业主动调整自身经营战略,利用文化产品的战略思路来开拓市场,利用移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探索这样一种新模式有助于为传统企业转型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转型升级;文化创新;互联网 一、传统制造业现状概述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一边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一边消化吸收再创造,在产业和金融等各个领域都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信息化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参与,催生了许多新兴制造业,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产业高耗能、高污染,化解了产能过剩。然而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在传统企业中,超过80%的企业尚处于工业2.0或者工业2.0向3.0的过渡状态,由于缺乏变革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它们无法从传统生产方式和销售渠道中挣脱出来,在互联网经济冲击下,内在创新原动力不足的问题被无限放大。制造业下滑,但是更多的是低端制造业、粗劣制造业的下滑,然而不乏有传统企业审时度势,一面合理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平台,一面开始挖掘另类元素与传统产品的结合,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创意文化产业概述 创意文化产业是现代企业看好但又较难进入的领域,因为如果要实现这一领域与自身产业的结合,要对自身产品和客户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不仅要拓宽自身产品的内在功能属性,还要挖掘消费者尚未意识到的潜在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功能性产品由“物质-生理产品”向“物质-心理产品”的转化。 三、万事利的转型之路-文化消费的创造 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于1975年,是一家专注于丝绸生产的传统企业,经过两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丝绸纺织、文化创意为主业,辅以生物科技、资产经营、金融管理等多产业的现代企业集团。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丝绸行业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低价化纤面料的巨大冲击,经营状况急转直下,众多依靠出口外销为主的丝绸企业陆续倒闭,杭州的丝绸企业从3000多家锐减到30多家。而作为国内丝绸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万事利集团也面临着业绩下滑,产品滞销等困境。总裁李建华敏锐地察觉到仅仅通过产品升级来突破困境的局限性,因此做出果断决策,采用文化创意产业融入传统丝绸产品的方式,实现可持續发展。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实现了丝绸从“面料”到“材料”再到“载体”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传统丝绸+移动互联+文化创意+高科技=丝绸经典产业”的转型升级“新丝路”。其传统产品与文化创意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个人消费品市场需求的多样性,通过差异化战略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在杭州,普通的廉价丝巾到处都有,丝巾产品同质化严重,其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是在文化上做足文章,提出了“每条丝巾都应有一个故事”概念,秉承这一理念设计的青花瓷系列丝巾颇受欢迎。除此之外,企业还注重不同市场具有不同的文化诉求并努力使产品契合需求,万事利旗下品牌打造轻盈质地的十二星座丝巾颇具潮流个性,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追捧。万事利紧紧将文化愿景刻在了传统丝巾产品上,而现代消费者似乎也更愿意为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买单。另外,万事利根据用户创新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渠道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宣传,进一步确保了文化元素能浸入产品。 2.万事利始终认为文化产品的开发需要通过对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挖掘,为消费者创造新的消费观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意味着企业要先于客户发现需求,万事利开始分析企业未曾涉猎但是有需求的功能领域,随之发现了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丝绸象征中国的功能,这使得企业开始挖掘丝绸的符号价值,开始进军政务礼品市场。其思路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孙子兵法》、《红楼梦》等经典名著用丝绸作为载体加以体现。确定思路后,万事利开始入主高级别的政务交流。同时也致力于研发更先进的丝绸织造工艺和印染技术以提升品质。此后,万事利集团不断在礼品领域获得成功。时至今日,万事利已多次为国际交流活动精心打造“国礼”,许多领导人对其文化创意和生产工艺给予了高度评价。 3.除了进军政务礼品市场,万事利更是将目光瞄准商务礼品市场,开始在产品中增加客户个性文化,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政务礼品不同的是,商务礼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客户,因此再将“国礼”作为切入点显然已经不太合适。因此在开拓商务礼品市场方面的思路是,致力于寻找文化底蕴深厚的组织作为目标客户,然后将客户文化以丝绸作为载体进行开发。这一模式在为某招商局定制庆典礼品时取得了成功。成功的要点在于万事利研究了该单位自成立至今的历史,用心体会了企业文化,最终设计出极具特色的丝绸礼品,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这证明了将客户文化与丝绸进行结合的产品开发策略具备可行性。 4.万事利更想重新唤起国人对丝绸的关注,但很显然,丝绸早已不能成为大众的日常所需,因此李建华再次将丝绸与社会主题文化进行融合打开了新局面,这一举措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结合丝绸产品特征进而逆向探索产品的呈现形式。万事利瞄准了诸如杭州市敲钟祈福活动、洛阳花会等大型社会活动,召集人员一起寻找丝绸和活动主题的契合点,体会人们对于“纪念”和“祝愿”的心理需求,最终设计出专为各项活动而定制的丝绸文化产品。在这过程中,万事利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新文化——“彩文化”。 5.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客户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不仅要在文化消费上进行突破,更要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有所升级,生产上经过多年研发投入拥有了具有国际绝对领先水准的IART技术,该项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手段,对丝绸色彩正反面透色不均匀问题,有效克服了手绘等复杂图案无法精细呈现在面料上的技术难关,使产品花型得到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呈现。这一核心技术的掌握将改变万事利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能促使企业入主价值链的高增值环节,从而可以提高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四、企业转型成功 万事利作为一家典型的传统纺织企业,它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坚守丝绸主业的同时挖掘出各类文化元素,让文化创意变成了传统产业的助推器,创造出一个将传统的功能性产品转型升级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模式。不仅摆脱了发展困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取得了长足进步,其销售额和利润率比仅生产功能性丝绸产品时有了明显增长。不仅如此,技术的创新更让万事利将目光直接瞄准了国际市场,凭借着技术、品牌、设计等各方面优势与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围绕丝绸领域,开展品牌、渠道、技术、人才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利用双方优势努力为对方创造价值。由此,万事利品牌将借力顶级奢侈品牌真正走向国际。此外,万事利作为G20杭州峰会礼品提供商,正在借助由此带来的知名度,万事利再次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特许商品,成为北京冬奥会官方纪念品。 五、总结与启示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于我国传统制造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从传统企业万事利转型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创意的力量使得传统产品变得不再“传统”。 1.文化创新 文化创意的加入让丝绸产品有了灵魂,万事利以丝绸文化为载体,搭建移动互联网平台,对消费市场进行各个击破,成功地将丝绸从传统功能性产品改造成为文化体验产品。作为一家传统纺织企业,万事利的转型是成功且具有借鉴意义的,根据产品特点和自身发展状况,在转型升级过程将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主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种模式给寻求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利用数字化科技提升產品质量 在文化创意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提升产品质量永远是维持客户忠诚度最好的手段,利用大数据来培育新动能,而将数字化、信息化接入传统企业,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良品率和产品的附加值。万事利让我们见证了技术创新在传统企业中发挥的力量。其一款丝巾的背后可能蕴藏着许多数字秘密:设计上,基于数据分析时尚趋势;生产上,采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IART技术;营销上,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用户需求以实现精准化传播。文化、科技让万事利丝绸具备了高附加值属性,做到了设计上有活力,产品上有质感,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 3.提升企业家战略领导能力 在万事利面临转型升级之时,我们看到了企业领导人勇于决策,积极主动地进行战略调整,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拓文化市场。而回顾正在走向下坡路的许多传统企业,许多企业家们并没有深刻意识到“互联网+”趋势的重要性,缺乏危机意识和战略眼光。我们必须意识到企业领导人在企业中的导向性作用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家要把自己企业的产品、服务,打造成艺术品,无人可以复制,无人可以超越,只有这样才能走得久,才能走得远。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更要注重人才的引进,提升和改善制造业工作环境。让更多的智力资本流入传统企业,为传统企业的生产发展出谋划策,人才的引进可以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正确决策以制定科学的战略布局。 参考文献: [1]吴智慧.工业4.0: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思维与新模式[J].家具,2015(1):1-7. [2]郑德裕.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制造业转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3]付泽伟.万事利集团丝绸文化品牌战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 [4]邬关荣,肖鑫.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文化贸易模式——以万事利集团为例[J].浙江经济,2014(4):31-31. [5]冯俊华,唐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持续转型升级[J].企业经济,2018(8):54-60. [6]陈笃升.变革型人力资源策略及其产生式机制研究[D].2015. [7]曾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9(15):71-7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