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析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
范文 | 摘 要: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其中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又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部分。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构建完整且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作用的强化。尤其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更应该加强对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性的构建,以此为国有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提供稳固的支撑。基于此,本文对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策略 引言:国有企业经历了较大程度的变革,因此其内部管理体系与以往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财务管理体系也得以创新性的改革发展,逐渐展现出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正是在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对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财务管理能够持续性的保持科学性的特征,指出国有企业必须提高对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改进现阶段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探索有效的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发挥该体系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又名为“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选择合适的评判标准以及建立得当的评价体系对企业内日后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助益作用。而关于“绩效评价体系”其实质内涵是指企业内既定评价制度、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构等一系列章程的判断机制,企业经营活动采取此类方法,对项目管理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帮助企业进行正确抉择和标准度量的考究。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构想的助力石,是维系企业内部实现正常运转的存在。由于各企业发展状况不同,故而在实际运用方面也存在差异性,但该体系同质性仍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目标、体系、对象、标准、指标和报告几方面。管理人员以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来源,审核评价对象信息,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计算其中指标数值并分析其评价结果,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照,得出结论并出具绩效评价报告。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通常需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处理事务时要一视同仁,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如实反映客观存在事实,既不掺杂个人思想感情和主观意愿也不轻易被他人所左右看法,是为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第二,科学性原则。其含义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的同时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运用科学决策的理论,而制定有效地方针策略,以便企业在适应自身发展下而创造最合适自己的经营方法。一味的抄袭借鉴不可取,他人经验固然重要,但总是照搬则是源源不断地危害其企业自身发展。故充分利用科学性原则,果断采取匹配的经营模式,增强国企资本周转效率,最大程度地维系国企自身发展。第三,可比性原则。通过比较来判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是否低于行业平均值,若是企业规模发展逊于其他企业,也可根据数据上的差异进行剖析,找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以便于在日后不拖累企业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可比性原则中,国企可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前者侧重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地发展情况;后者注重于不同企业同一时期地规模分析。第四,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实现内部控制中对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地掌控,贯彻实施全面性原则是保障国企在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地必要准备。第五,可行性原则。是判断决策是否可行地标准,是推翻决策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地有力证据。倘若一项决策的制定,在實现过程中出现执行纰漏,其原因不单单是执行力地缺少,更多的在于决策制定是否存在可行性,如果决策出现明显的漏洞,那么这样的决策是万万不可行的,也不会产生任何有效价值,仅是徒劳的无用功。 二、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企业而言,是帮助企业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对企业内部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的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企业经营数据成果的计算,利用财务分析中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指标作为分析数据的依据,并在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原则的帮助下,对其运算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找出国有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失误部分和总结在筹划发展方向中的可取之处。企业在财务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求企业传承全面性的原则去统筹人员调配问题,要确保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保证资源实现有效整合,这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改革构建评价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以便于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良好运转和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也是为规范其他企业的行为,为其起带头表率作用。如大众所知,国有企业一般规模宏大且发展时间较长,企业管理经验必然优于其他企业,故而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验教训作为直观的数据来源供以其他企业参考警示,以防止再犯此类错误而产生额外支出。同时,也可引起企业对待财务问题有着不同思路的见解和看法,不再是拘泥于以往的旧方法进行日常处理事务,时常创新才是保证企业长久平稳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够体现出规范化的特征,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在于对相关制度的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完善性,故而也就导致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现出不规范的特点。虽然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正是由于改革行动的出现,要求部分国有企业必须对自身原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出改变,在没有开展详细研究的情况下就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盲目的改变,进而致使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漏洞百出,容易在实践中引起其他方面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国有企业中所设定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具体指标的规划缺乏制度性,具体表现为没有以规范化的形式进行展示,无论是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方法都比较混乱,其实施的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2.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不足 在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绩效评价是重中之重,只有在科学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运行之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效能才可以更完整的发挥,进而才可以推动国有企业获得更加良性的长久发展。但是从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对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还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呈现出评价不到位、评价不系统的情况。在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中过于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再加上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脱离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导致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不足,故而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 3.缺乏对资本成本的考量 企业划定资金的渠道主要是来源于两个方面,分别是权益性资本和债务性资本,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局限性。权益性资本主要构成部分为所有者权益,即为投资者既得利益的体现,多为内部融资、发现股票等方面;而债务性资本,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接受资本的同时衍生等额债务,使用债务资本可有效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但过量的债务容易引起企业日后经营活动出现周转困难的情况。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没有准确地揭示出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有关人员没有对企业的融资活动达成一个全面的认知,没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导致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数据不对等的情况,导致融资过少资金缺少或是融资过多徒增耗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四、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1.设置科学性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是以企业所开展的各个业务的小目标为基础的,因此其具体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也需要根据企业实行项目的不同而进行针对性的设定。通常企业会将财务指标划分为年度财务指标、季度财务指标以及月度财务指标,当国有企业在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一方面可以以此为基础,对绩效考核的具体指标进行科学性的设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其具体业务的管理内容对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置,如关键性的评价指标可以设置为盈利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抗风险能力指标等,以其中的偿债能力指标为例,一般对偿债能力指标的设置划分为两种,即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中包括对流动比率、现金比率的分析,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就更好,进而也就更容易满足评价指标的要求。此外国有企业的高效发展还应注意要将自身的指标现状与行业的指标进行对比,了解与行业发展的差异,进而做到更加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 2.健全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为保障,确保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强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为了有效发挥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作用,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建设,根据对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及时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制度层面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另外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中还可以明确到具体的指标中,如对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管理制度的管控作用,使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有利于企业的领导层准确把握企业运行的实际数据情况。健全的管理制度之下还必须确保制度的执行深度,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贯彻落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努力推行管理制度还有利于推动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 3.做好与主体之间的绩效沟通工作 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具体设定者与其他普通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其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管理。为了构建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考核结果的实际参考价值,就必须进一步强化与绩效主体之间的沟通联系,根据绩效主体的反映而对评价指标进行改进性的调整。在国有企业中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主要在于提高领导者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内部的工作活力,促使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转。管理层以及员工都属于绩效评价的关键主体,因此就必须做好与其之间的沟通工作,以绩效主体为主,将员工的工作绩效评价与职位、薪酬、奖金等挂钩,将评价指标具体到员工工作的各个层面,除此之外,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动力,应组织员工开展一些团建类的企业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以及凝聚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员工为达到绩效指标而更加努力积极的工作,对于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推动作用。 4.进一步细化行业标准的统一 国有企业所涉及的业务类型多样,在目前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即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行业标准值之间缺少结合且缺乏具体性,不够细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带动了更多新兴产业的出现,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不乏对新产业的研究,而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标准,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国有企业应注重对行业的区别性划分,进一步细化行业标准,对同一类型的企业标准值进行明确,进而才能更好地实现行业标准的统一,并且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性。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可以借助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对国有企业中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更加准确、科学的方式充分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从而制定出与企业生产发展更加贴合的行业标准值。为了能够准确获取行业标准值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对行业标准实行规范性的统一化制定,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功能的发挥提供有效保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有效开展内部管理关键措施,在国有企业中对其正常运营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对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若想真正发挥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就需采取必要措施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处理,构建完善且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健全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同时还需加强与绩效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将行业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从而构建出普适、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为企业的发展指出正确的方向,推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持续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乔丽媛.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方法探究[J].中国农业会计,2020(03):89-91. [2]刘金芳,段如月.新时期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微探[J].全国流通经济,2020(02):182-183. [3]赵相勇.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现代商业,2019(35):177-178. [4]郭丽.浅析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探究[J].财会学习,2019(19):40-41. [5]孙海颖.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0):131-133. [6]雷凡.国企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設重点难点问题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9(06):8. [7]张德磊.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1):157-158. 作者简介:董书忱(1999.08- ),女,汉族,辽宁省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