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提高实践能力的中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
范文 | 孙宇辰 关键词:综合素质? 实操技能? 课程体系一、优化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一)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应牢牢把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统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两大基本要素,立足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完备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行业需求教学标准技能培训”的基本流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基本覆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等的内容。 (二)注重金融专业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旺盛需求,要求中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注重金融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是与外语、法律、网络信息应用技术的结合,按照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化的发展特征整合和更新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注重工学交替、强化职业综合能力 通过开辟新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引导、任务为驱动,理论与实践相互交替,促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合理衔接,增加验证性与综合性的实验课程,充分鼓励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 (一)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优化模式 随着社会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活动的日益复杂,金融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不断深化,而中职院校的金融专業教学仍拘泥于传统的框架模式,过度注重基础性教学而忽视了金融专业要求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在优化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下,结合中职院校的特点和课程结构的现状,按照“一个核心,两大体系,三内三外”的基本思路,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群”的模式重新整合和优化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一个核心,即以金融专业技能应用课程为主体,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两大体系,即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资本运作与理财能力)、专业拓展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与单项实训相结合、核心课程与工学交替相结合、顶岗实习深化实操技能;三内三外,即统筹教材内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落实“课堂教学—课外自学—实践教学”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平台,即依据学科特征与学生的差异性而设置的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及专业拓展平台,旨在阶梯式设置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合理有效衔接,保证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实用性与灵活性。 模块,即依据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专业内部发展方向而设置的课程组,实现教学管理、专业分流与专业建设的良好循环。模块教学有利于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如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设置银行模块、证券投资模块、保险模块等,每个模块都有对应的课程组,涵盖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等教学内容。 课程群,即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立足于基础技能培训和实训共享,强调群内课程间的一种横向联系,是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课程进行整合,剔除重复过时的部分,增加提高人才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内容。 (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1、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占比 中职院校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划分实践教学模块,以课程群的方式整合相关课程,通过实践内容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增设实践教学课时,压缩课程的理论课时,注重专业实训和学生的需求弹性。 2、完善实践教学层次 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依托“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课外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以校园课堂教学为主,采用校内、校外层级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实践教学与专业平台课程相匹配,采用模拟教学与综合实训手段,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产教学研相结合,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并举,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实践应用能力。 3、创新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 依据模块的课程群,充分考虑金融行业业务间的关联性,借助于模拟实训软件完成实训环节教学,让学生进行仿真商业银行业务训练,证券买卖、期货交易的实操训练等。仿真模拟实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实操技能,进一步获得感性认知,取得工学结合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中职院校应当优化主体结构、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搭建规模性、高效性、多样性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采集;确立“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教学评价理念,建设“预期学习效果—教学活动—评价反馈”的完整考评路径,强调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最终达成“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提升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廖霄梅,甘平.基于提高实践能力的地方本科院校金融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建设[A].教育探索.2010(233):43-44. [2]史焕平,廖继胜.金融学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