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字货币浪潮下的支付运营平台 |
范文 | 张夏 陈刚 2020年以来,全球多国均在加快针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CBDC)的研发测试步伐。2020年,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DC/EP)进入测试阶段,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展与全国主要城市、银行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测试场景不断丰富。2020年10月,央行数字货币在深圳罗湖区测试,较此前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场景更丰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当前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到了发行关键阶段。 数字货币下支付运营平台面临的机遇 央行数字货币是和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不同的概念,后者是电子支付,央行数字货币是用商业银行里的存款直接进行支付。从来源上讲,支付宝、微信等支付使用的是电子钱包,他们是由各自所属的商业银行货币进行结算的;而央行数字货币是央行发行的,用央行货币结算。个人和企业通过下载数字钱包App使用央行数字货币。 从法律地位和安全性上讲,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更高。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币,有国家信用背书与法偿;而商业银行可能会破产,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可能会破产。一旦出现商业银行破产,我国还有存款保险制度;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破产,百姓只能参与它的破产清算。 从支付的便捷性来看,央行数字货币支持双离线支付,不需要账户的绑定,没有网络也能支付。只要手机有电,即使是在没有信号的地方,在飞机上或者其他极端场景,央行数字货币都能完成支付。这一点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Libra无法做到的。 更加标准化和统一化的支付环境,更多的应用场景 一方面,数字货币为第三方支付提供了标准化、安全、统一的基础支付环境。第三方支付依靠互联网的支撑,数据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面临病毒或者黑客攻击的风险。同时,第三方支付也会带来信息泄露问题,引发违法犯罪活动。数字货币作为加密字符串,本身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够实现点对点直接支付,为第三方支付提供了标准化、安全统一的底层支付环境。 另一方面,数字货币便于第三方支付对接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数字货币可以基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运行,第三方支付在现有平台上接入,将原有支付账户体系转化为数字货币。数字钱包遵循相同的规范和接口,不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发的钱包可以兼容运行。通过智能合约打破应用层的区隔,使得不同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应用、各类场景应用,都能在相同的智能合约下运行,便于第三方支付对接更多应用场景,也便于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支付基础设施将迎来革新和改造 数字货币的普及需要支付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更新。具体而言,顶层发行环节的密码认证和大数据分析需要做好对应的服务,中间流通环节的IT系统升级,前端支付环节如支付工具、数字钱包等支付终端都需要对应部署和改造。 顶层发行环节的密码认证和大数据分析基础设施更新。从顶层央行发行的角度,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是加密字符串,认证和密码体系建设等领域将受益。认证和密码体系将会贯穿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的全过程。2019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以下简称《密码法》)落地,并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密码法》明确规定加强密码工作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商用密码体系。同时,我国自主设计的密码算法在效率和加密强度上已经不输国际水平,从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角度考虑,国产密码、安全认证领域将迎来行业发展机遇。在大数据分析领域,央行作为货币运行体系的组织管理者,在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中具有大数据主体责任。一方面,央行负责推进数字货币大数据顶层设计,这中间就需要提取数字货币发行、流通、储藏、回收全部生命周期的数据,为进一步的建模、仿真、分析调控夯实基础,也是清晰了解数字货币运行区域和精准投放的需求;另一方面,数字货币开始发行,也就意味着货币体系进入了转轨期,数字货币体系与传统货币体系的关联路径、影响机制等也需要大数据分析做好相应的服务。 中间流通环节IT系统升级的机遇。央行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将催生商业银行IT系统升级需求。中央银行端建立数字货币发行库,商业银行端建立数字货币银行库,用户端使用数字货币钱包。目前,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资料显示,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商业银行现有的系统,具体设计可以考虑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上,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一个账户既可以管理现有电子货币又能管理数字货币。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预计,2019年我国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达1186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在8.1%。商业银行需要在原有系统上进行升级改造,催生加密认证、分布式记账、安全芯片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前端支付环节如支付工具、数字钱包等支付终端需要对应部署和改造。支付终端需要配合央行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的需求。在现金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兑换环节,将涉及各类ATM机、CRS(存取款一体机)等的硬件升级改造。在数字货币消费、转账环节,互联网支付的形式下,需要增加各类加密手段保证互联网支付的安全性,如USBKey等辅助产品。在移动支付环节,若采取NFC的技术路线,对于移动端、POS或相关支付终端均提出更新或改造需求;若采取扫码的技术路线,则POS或相关支付终端也存在更新或改造需求。此外,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双离线支付的特征,尤其在飞机上、地下商场等网络信号无法覆盖的特殊情况下,不需要网络也能支付,这就必须重新部署改造现有的支付终端。 数字货币下支付运营平台面临的挑战 在数字货币落地进程不断推进下,由于数字貨币在技术、法律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均有需进一步完善之处,因此支付运营平台也将面临相关的挑战。 技术保障的挑战 技术安全性、稳定性的评估。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采用的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仍有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全球金融风暴等极端情形下,能否实现交易顺畅,区块链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突破,为法定数字货币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 个人财产安全风险。数字货币目前在大规模使用前,对个人财产保护的实践经验尚不足,目前的技術水平是否足够具备完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抵御各种网络攻击的能力是必须面临的问题,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必须保证公民信息不会被不法分子盗取,能否充分保护个人钱包密码不被黑客攻破获取,个人资金不会被他人盗取,还缺乏实践的考验。 法律完善的挑战 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是以人民币为法币,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需要对应法律的修改和完善。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兑换、所有权甚至监管等各方面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用场景的挑战 数字货币的大规模推广,硬件设备的普及,既是相关行业发展的机遇,也是一大挑战。例如,相关的银行、企业需要有支持数字货币支付的硬件设备;此外,国家需要大批专业数字货币人才储备,以顺利推广数字货币全面落地。 在民众普及方面,还需要考虑央行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和意愿。当下的中国民众持有人民币的观念根深蒂固,更愿意持有现金、银行储蓄,或在支付宝、微信进行存储和流通,居民对虚拟的数字货币了解不足,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应用过程,尤其是老年人如何顺利接受并使用央行数字货币需要有较长的路要走,这可能不利于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国内更快更稳地实现流通。 海外数字货币对我国金融市场和货币主权的挑战 目前国际上流通种类较多的数字货币,大多数是由国际信任度较高的机构发行,如比特币、Facebook的Libra等,目前多数是通过平价锚定央行货币。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底层资产是央行的负债,海外超主权数字货币可能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货币主权造成冲击。 相关应对建议 在技术安全方面,支付运营平台需要加大网络安全技术升级,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需要充分测试与评估支付运营平台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法律和监管方面,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和立法部门充分沟通协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监管条文。 在应用场景方面,虽然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在多地多场景试点,但离最终全面普及尚有差距,需要继续在多区域、多样化人群中进行试点。需要不断总结各场景下数字货币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对数据技术软硬件设备的考验,为试点后的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在应对海外非主权数字货币的挑战方面,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依然需要坚持以央行负债为底层资产,以确保币值的稳定性,对海外超主权数字货币进入中国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保证金融市场整体风险可控。 (作者单位:招商证券,其中张夏系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