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青海民间木雕造型体系初探
范文

    宋卫哲

    摘要:青海民间木雕包括古代木雕遗存和现代木雕作品。其形态涉及建筑雕刻、宗教雕刻、生活用具;其造型涵盖了远古图腾、传统风俗等内容。形态各异、种类丰富,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宗教艺术特质。

    关键词:青海;民间木雕;造型;民族风格;地域性

    青海民间木雕艺术,年代悠远。大至寺观庙宇的佛像供奉、殿堂楼阁的木雕装饰,小至家具雕刻和案几陈设,都有木雕的痕迹。

    一、青海民族民间木雕的历史源流

    青海地区的早期木雕均与各族人们的深层精神信仰密不可分,其用途则截然不同:汉唐木甬完全用于幽冥世界,是墓葬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建筑木雕和家具木雕基于宗教或实用,而寺院的木雕造像则是用于世人“观瞻”和“礼拜”,为了众多善男信女宗教信仰的需要而创作。

    从青海地区汉墓出土的动物木雕作品中,可以粗略的了解到民间木雕工艺发展的水平——动物作品有马、牛、狗等。这些四足动物造型生动,身长分别在14—55厘米之间,都是以分部制作粘合而成的办法雕制的。因为木材是由分段组合,而四足动物是由头、身、足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的尺寸不可能一样大小,总体形状是头高、身长、足高,根据这种特定形式用整木雕制的是汉代木雕工艺的一个创新,为木雕工艺创作品类众多的艺术品,创造了有益的经验。这是青海木雕工艺发展上的萌芽阶段。

    两汉时期的青海木雕已有情节表现和神态的刻画。舞蹈木甬的造型既生动逼真,又简括凝练,各个部位与整体和谐;刀法爽洁、明快,确有难得的汉代时期木雕工艺中立体圆雕的佳品。唐代木雕遗存极为罕见,目前尚无确实可靠的实物可以考证。

    青海明清时期的木雕工艺,在承袭远古木雕工艺发展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木雕工艺日趋完美。

    其中,清代彩绘木雕大黑天金刚较为独特。该件作品为圆雕,色呈青紫,构思奇妙,刀法老练,传神地刻画了藏传佛教造像的神态。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青海民间建筑装饰木雕在题材内容上,集中体现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共性。但在每件具体作品的形式、风格、审美趣味、工艺技法上,又有它独特鲜明的风格。例如平安洪水泉清真寺的木雕则代表了河湟地区民间木雕艺术的世俗风格。著名建筑学家刘致平在六十年代来青海考察伊斯兰教建筑时,认为洪水泉清真寺的“小木作装饰等极精美可观……全是难得之物”。即使安置在窗棂上的一个单独纹样,也要把写实的形象加以变化和组合,使之饱满厚实,装饰性与实用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礼拜殿,因在其中八根明柱前沿圈口上嵌有木料雕刻的三对“二龙戏珠”和两对“凤凰展翅”,在后窑殿特别作了巧夺天工的“天落伞”,故被称作“八大金刚抬伞寺,凤凰展翅明武间”(似意为明洪武年间)。

    近现代以来,青海民间木雕工艺的主题主要为民族生活风俗、神话故事等艺术造型。特别是在构图上,往往把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或者一个故事的几个情节组合在一个画面,配以图案纹样,注意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节奏的处理,追求造型结构的饱满与均衡。民间装饰木雕形式多样,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都有,其中大多是浮雕。有不少镂空的深浮雕与圆雕拼接一起,因材施艺,加强深度空间感,具有显著的中原传统与汉藏结合风格。

    二、青海民族民间木雕的分类及装饰

    正如拉德克利夫·布朗曾经说过:“当我们处理文化事实时,存在两种解释的方法,就是所谓的历史方法和功能方法。”民间木雕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是青海历史文明的见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积淀。由于其应用及装饰的范围广泛,表现形式的多样以及雕刻的木材质地的不同。因此,青海民间木雕可分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陈设工艺品雕刻三大类。

    1、建筑雕刻

    木雕艺术用于建筑在青海有着悠久的历史。用于传统古建筑的木雕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浮雕、镂空雕刻、立体圆雕和浅雕四种。特别是明清时期以来的古建筑(包括园林、寺庙、宫殿、民居等)的木雕装饰,在青海民族雕刻艺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青海明清建筑装饰采用木雕的部位是梁架、月拱、雀替、檐条、柱板、华柱、窗扇等,图案有卷草纹样、线纹、米字纹、龟背、锁甲、万字、牡丹、梅、兰、竹、菊、龙、凤、狮。雕梁画栋,雕饰门楣、屋椽、窗格、栏杆、飞罩挂络等,所具有的古朴典雅、富丽华贵之格调,更显示出木雕艺术在古建筑中所独具的装饰作用。此外,还有乐都瞿昙寺隆国殿内一罕见的楠木木牌,用汉、藏、梵三种文字竖行书写的“皇帝万万岁”5个字,四周雕刻金龙牡丹,异常华丽。另有“独尊”二字陡匾,书法苍劲,是明代书法的艺术珍品;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明帝赐隆务寺“西域胜境”匾额;乾隆皇帝御赐塔尔寺的金匾“梵教法幢”等等。

    2、家具雕刻

    青海民间雕刻家具可以说是应用木雕艺术最广泛的一种大型实用艺术品。用木雕装饰的家具具有古朴、典雅的风格。在汉、藏、蒙、土、回、撒拉聚居地区不仅流行家具雕刻,且雕刻装饰也各具特色。河湟地区的汉、回、撒拉多以木材本色为装饰进行雕刻装饰,而藏传佛教寺院里陈设的如法台、佛龛等,除雕刻有精美的宗教图案和花纹之外,多彩绘装饰,具有独特的藏族风格。

    3、工艺木雕

    青海民间还有主要分纯观赏性的木雕陈设工艺品和木雕实用工艺品两类。木雕陈设工艺品就是陈列或摆设,供人欣赏的小型、单独的艺术品。表现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等。

    用木雕装饰其他工艺品的范围就更广泛了,如几、座、案、架。配制装饰的对象烘托了主体,丰富了民间木雕类型。另有藏族木雕面具类产品,它们均取材于历史、戏剧、宗教神话及藏族的人物头像,多只刻前半部,除传统寺院“羌姆”仪式表演所用外,现也作为壁挂装饰品。

    三、青海民间木雕的风格流派

    青海民间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省内各地,明末清初,在木雕艺人聚居的湟中、同仁、格尔木等地,形成了几支特征不同的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是热贡木雕、湟中木雕、海西蒙古族木雕,可称青海民间的“三大名雕”。这些木雕多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有的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能工巧匠,树帜各地;有的虽是后起之秀,但木雕技艺日趋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1)热贡木雕艺术

    热贡地区是青海民间木雕的传统产地,被称为“艺术之乡”。在热贡木雕艺术中特别强调“装饰”,装饰作为一种艺术方式,它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改变和美化事物,形成合乎宗教需要、与宗教审美理想相统一、相和谐的美的艺术形态。

    热贡木雕多采用雕后髹漆贴金箔,使之金碧辉煌,丰富多彩。佛像人物动态逼真,讲究面部神韵,建筑木雕类品种丰富,宗教人物木雕面具更是独此一家。

    (2)湟中陈家滩传统木雕

    起源于塔尔寺佛殿装饰的湟中陈家滩传统木雕,清代即发展成为河湟地区民间古建艺术体系的一部分,也是青海民间木雕重点产区,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新时期以来,陈家滩木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开发了藏式家具、建筑雕刻、宗教造像、木雕唐卡等新类型。其中木雕唐卡,作品形神具备,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佛像面部圆润古雅,色彩艳丽。技法上,有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及镶嵌等多种方法。湟中木雕唐卡集绘画和雕刻于一身,具有浓郁的河湟地方文化色彩。

    湟中木雕唐卡白度母,面容雍容大度,姿态优美,造型准确,肌肤、双臂、手指等精微美妙,手法细腻,衣衫等处则粗犷有力,与肌肤之圆润形成对比,工艺堪称精湛。此类创新的木雕唐卡通过浮雕造型、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以木雕的形式把藏传佛教唐卡绘画的内在气质完美地表现出来。

    (3)格尔木蒙古族民间木雕

    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一的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蒙古族民间木雕,是青海民间木雕艺术之中较为独特的一类。海西蒙古族民间木雕始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其木雕题材大都与蒙古族牧区生活、牧业劳动相关,多取材于发生在牧民周围的娱乐、畜牧、民俗等题材内容。

    其中,蒙古象棋“达罗”是独具蒙古族传统的游戏类木雕工艺品,棋子的造型分别为骆驼、马、狮子和诺颜(“诺颜”,蒙语,指象棋中的将帅,是“达罗”棋中唯一的人物雕)。

    海西蒙古族民间木雕多采用圆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在动物造型中,马匹丰满而雄健有力,鬃毛、尾部由于线条的流畅,增强了整个艺术形象的飞动态势。而在人物造型上,多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取得了理想的艺术效果。就材料而言,不论是利用当地红柳木材本色,或将木料染成棕褐色,在经磨光打蜡之后,光亮异常,近似红木,显得古朴、稳重、粗犷,极富浓厚的草原生活气息。

    四、青海民间木雕的艺术特征

    青海有着深厚的藏文化底蕴,也有很多专门制作藏式家具的匠人,尤其是湟中民间木雕历史悠久、技法独特,是藏汉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明清时期的木雕主要集中在寺庙殿堂建筑装饰的斗拱、梁雕、枋雕饰件和佛像、佛龛、背屏雕花几种类型。20世纪后期各族民间木雕艺人,把木雕技术大量地运用在家具和佛像装饰上,其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造型也相当成熟,在大胆吸收中原、西藏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特而浓郁的青海民族地域风格。

    青海民族民间木雕手工艺技术发展到今天,积累了丰富的宗教造像、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用品的工艺制作方法,涌现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设计师和木雕工艺大师,形成了较为完整、架构独特的传承方式,威就了诸多光彩夺目,气势宏伟的艺术精品。

    青海民间木雕的艺术特征表现为——人物类木雕以仙佛造型为主,多作为寺庙用品;动物类木雕以常见的虎、狮、马、牦牛等为主,多为圆雕,作为摆件欣赏品;花鸟类木雕多采用传统国画构图,以薄雕、浮雕、透雕、镶嵌或圆雕的技法雕刻而成。部分镂空的深浮雕与圆雕拼接一起,因材施艺,加强深度空间感,构成丰满的多层次的造型。在构图上,往往把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或者一个宗教故事的几个情节组合在一个画面,配以图案纹样,注意虚实主次、体面分割层次的处理,追求木雕结构的饱满与均衡。在湟中藏式家具雕刻中,即使安置在佛龛上的一个单独纹样,也要把写实的形象加以变化和组合,使之达到饱满厚实,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青海民间木雕夸而有节,变化适度,雕刻着意“传神写照”,着意突出造型的稚拙、质朴、洗练、明快感。在具象的造型中注入了抽象因素,在典型的装饰上糅合了宗教因素,使木雕造型和色彩充满意趣。作为具有地域人文性质、民俗审美特质的青海民间木雕适应了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需要。它们承载着青海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不仅展现了青海的多彩民俗风情,也开掘了宗教艺术的新领域,更可贵的是揭示了青海汉、藏、蒙、土、回、撒拉等民族的性格、气质、精神和境界,融合了青海的大美之美、神秘之美、宗教之美。

    结语

    木雕凝聚了青海民族民间世代相袭的民俗,浓缩了各族人民的信仰和传说,沉积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保留着民族文化最初的原始状态。因为,“一种装饰的动机,一种曲调,或一种雕刻物的意义或重要性,决不能在孤独状态,或与其境地隔离之下看得出来。……艺术作品总是变为一种制度的一部,我们只好把它置于制度的布局中去研究,才能明了它的整个功能与发展。”青海民族民间木雕具有深厚民族、地域、民俗、宗教艺术特征,是青海民间多元文化形成过程的集中体现与象征。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