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青海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范文

    赵倩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及青海省坚持不懈的发展,青海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十二五以来,青海提出“两新”“三区”的战略目标,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型产业的兴起,对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新的需求,高素质的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将成为今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体。本研究通过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分别从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培养目标与培养层次及校企合作等角度探讨青海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企业、学院三方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通过政府的引导,企业的推动,高职院校的努力,使青海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青海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概述与现状

    青海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连通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为青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必然也对青海的劳动力市场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1.高职教育发展概况

    截至2014年,青海共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3所为普通高等院校,8所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如:青海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专业数量16个;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数量20个;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数量13个;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数量9个;青海警官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数量4个;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数量11个;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数量5个;青海柴达木职业学院,专业数量8个;上述院校总共开设86个专业。

    2.高等职业教育SWOT分析

    通过SWOT战略分析方法,结合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探讨青海高等职业教育所存在的优势和缺陷以及面临的机遇和风险。

    (1)优势(Strength)

    目前,青海省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共8所,特别是在2014年省政府批复新建三所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弥补了以往由行业办学带来的专业发展单一的缺陷。

    (2)劣势(Weakness)

    虽然,青海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长期发展的滞后,使得青海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困难重重。

    (3)机遇(Opportunity)

    当前,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心所在。尤其在西部大开发及新丝绸之路的带动下,更加开放互动的大环境将为青海的高等职业教育拓展出很大的空间。

    (4)威胁(Threat)

    虽然青海近年来经济取得快速发展,未来发展前景也很广阔。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二)青海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1.青海经济形势概述

    近年来,青海社会经济发展始终保持着稳定而快速的增长态势,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人均生产总值,或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升。2009年生产总值为1081.27亿元,工业总产值为1260.9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468.60亿元;而2013年生产总值为2101.05亿元,工业总产值为2452.81亿元,工业增加值为964.23亿元,同比可以看出,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呈增长趋势。

    2.青海经济发展趋势

    根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可以找出青海省的发展趋势,首先是要打造现代农牧业体系,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四大行业进行构建。其次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化等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青海省“十三五”时期深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等因素,青海省教育基础设施仍然不达标,教育发展重要指标、教育现代化指标等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间、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要改变这一格局,首先改变教育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开放多元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其次以增强民族团结为核心,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工程项目,科学有序推进双语教学,积极开展民族教育科研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再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

    二、青海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青海省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才能真正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一种教育,它的规模和速度直接关系到其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和自身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1.院校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受到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区域人口发展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学院数量应该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两者协调发展。

    2.学生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2009年青海省本专科在校生数量共为43782人,到2013年增加至50675人,年均增长率在3.79%左右,青海本专科在校生数量是呈现逐年缓慢递增的趋势,更是符合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3.教师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根据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试行)》中提出的优秀等级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要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70%,合格等级为5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层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科学,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人才结构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又直接的影响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2.人才培养层次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根据青海省2010年及2013年所公布的《青海省人才需求目录》反映的人才需求总体情况和各地区、各部门以及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可发现近年青海省人才需求状况呈现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对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进一步提高;二是对技术类岗位的需求量仍是最大。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外延,它直接决定学生在校的学习范围和今后的工作领域。

    1.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性

    从专业建设来看,在已开设的79个专业中,开设率较高的专业集中在土建类、农林牧渔类、电子信息类、医药卫生类、旅游类,其余大类专业开设较为分散。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紧贴地方经济形势的变化,突出地方产业的优势和特点。

    2.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协调性

    此处仅以青海某高职院校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在充分了解青海汽车行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基础上,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进行探讨。

    一是汽车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通过对西宁市的城东区、城北区等地的大中小三个层次的7家汽车专卖店的员工和主管人员进行调查访谈,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普遍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是知识结构方面,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基本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但对本专业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了解甚少。其次是能力培养,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虽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但现场技术操作能力略显不够。

    二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现状。在了解汽车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了解青海某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及教学进程安排状况,探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协调性。首先,专业课比例过大,对基础课不够重视。其次,必修课较多,选修课资源有限。例如:青海某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第一学年,英语、数学、语文、政治、机械原理与零件、金属材料、汽车维护教程、汽车机械制图等18门基础课程,2门公共选修课;第二学年,汽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应用知识、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汽车实用英语、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维修质量检测与评定等18门专业课程,2门公共选修课;最后一学年主要是实习,而且全国基本高等院校课程设置都是如此。

    三、青海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青海高等职业教育在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足不仅使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也阻碍了青海高职教育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引导高职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是一种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教育。正是这种外部性和区域性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理所应当的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最主要承担者。

    1.根据经济发展需求,扩大高职教育发展规模。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首先,改革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招生制度。结合地方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采取“技能+知识”的考核手段。其次,提供经费保障。地方政府继续发挥投资者的角色,明确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2.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构建多层次职业教育。根据近年来对外公布的《青海省人才需求目录》,可清晰地反映出地方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技能型人才的极大需求。地方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多层次的职业教育结构。

    (二)企业积极参与,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企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需求方,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发展。只有企业深度参与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才能使高职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与经济发展充分结合,从而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1.转变人才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筛选理论认为如果雇主对雇员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的需要,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应该扭转人们对“高技能劳动者”的偏见。

    2.高职院校深化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才资源,特别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准确定位发展目标。

    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明确办学定位。青海高职院校应了解本地区其他同类高校的发展状况。明确培养什么层次的人才、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合理利用的人力资源。

    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础平台,它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的最佳途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