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贾平凹穿越八百里瀚海
范文

    

    2000年国庆节前夕,西宁火车站,青海油田工会主席等人把作家贾平凹送上了东去的火车。此前8天时间,贾平凹从敦煌进入柴达木,翻过当金山,从冷湖到花土沟,穿越花格输油管线,长驱2000公里。这时的贾平凹正在病中,血压升高、头痛胸闷、牙床肿、脚痛,可他的精神依然很饱满。火车快要启动了,他还和送别的人们眼含热泪,一一拥抱。柴达木石油人以及他们身上的柴达木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这位著名作家的心灵。从此,他对石油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我要去柴达木,因为那里是最艰苦的石油战场。”这是贾平凹多年的心愿。早在4年前,他从塔里木油田看望石油工人后,在北京六铺炕石油大楼办公室里说了这句话。此后,他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李克成写信说:“柴达木我是一定要去的。”今年初秋,贾平凹在完成第11部长篇小说《怀念狼》之后,排除各种干扰,丢下一摊子事务,接受中国石油作协的邀请,终于走进柴达木。

    9月20日,贾平凹一行到达敦煌石油轮休基地。作家对敦煌石油城惊叹不已,对石油人之于国家的巨大贡献折服,敬佩不已。他徜徉于绿色的防护林带、碧绿如茵的草坪、姹紫嫣红的花园、笔直宽广的街道,还深入学校、托儿所,看望那些在柴达木出生的儿童。面对这些人和事,贾平凹感慨万千。青海石油人艰苦拼搏,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把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建成了美丽而现代的家园,又创造出了巨大的文明成果——柴达木精神。这一切,催促着他不顾长途奔波的疲劳,急着要到生产第一线去,看望石油生产工人,体验柴达木的艰苦生活。

    下午,他深入到柴达木南八仙至敦煌天然气输气管线末站参观,详细了解天然气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得知这里的天然气首先使阿克塞县成为全国第一个气化的民族县,并使敦煌市基本实现了气化,天然气的使用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保护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时,他高兴得连声说:“石油人太伟大了,天然气太神奇了。”

    翌日清晨,贾平凹从敦煌出发,目标柴达木盆地。越野车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道,登上海拔3648米的当金山垭口时,胸口沉闷,心跳加快,冷气嗖嗖地向车内钻,天空雪花飞舞,寒风凛冽。而两个小时前从敦煌出发时,那里还是旭日初升,红霞满天,金光万道,秋风送爽。司机说,现在的柏油路好多了,以前是石子路,每小时只能走20公里。经过长草沟,再爬18里河谷慢坡,才能跨过当金山,那时进入冷湖要走一天。

    两百多公里道路,要走一整天时间,那是多么艰难的一条路啊!车坏了怎么办?下暴雨了怎么办?大雪封山了怎么办?贾平凹初步体验了柴达木石油人奋斗的艰辛。

    中午时分,贾平凹一行到达冷湖。油田管理处处长王留顺介绍了冷湖油田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生产状况。冷湖油田在20世紀50年代属全国四大油田之一,经过40多年的开采,现在日产仍在百吨左右。贾平凹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录,在依旧保留着的简陋的干打垒面前,他默默感受着当年战戈壁、睡沙滩的情景,并竭力寻觅着创业的踪迹。得知王留顺在花土沟整整工作了30年,30年后移了300公里到了冷湖,转眼又快5年了。贾平凹不禁肃然起敬:“柴达木石油人,每一个都是英雄,他们的事迹都悲壮得让人惊叹掉泪。”

    柴达木西部的茫崖、花土沟,都是石油职工给起的名。花土沟是由无数个黄土沙山堆积而成,经过风化和暴雨冲刷,远看像无数个菊花一样盛开。这里是柴达木极为艰苦的地方,干旱少雨,上山的路有一尺多厚的积土,如遇雨就是稀泥糊涂,道路垮塌。在这山上打井,要把庞大的设备、泥浆和大量的钻井用水送上山去,困难无法想象,真可算得是艰苦卓绝。经过剧烈的颠簸和长途跋涉,贾平凹一到花土沟,顾不上喘口气,就跑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井狮20井体验生活。

    上山上山再上山,越野车艰难地爬上了狮20井。这里海拔3430.09米,可工人们劳动依然忘我,场面壮观,分不清谁是工人谁是干部,甚至睁大眼睛辨认,才能看清谁是女性。贾平凹深深地为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职工所感动,欣然为该井当班职工耿生林题词:“向战斗在世界海拔最高油田的人们致敬!”在从狮子沟返回的路上,他看见一位满身油污的工人向山上走来,立即让司机停车,走下车去亲切询问,并紧紧握住那位工人沾满油泥的双手,与这位工人合影留念。

    在花土沟,贾平凹深入到采油一厂集中处理站,详细了解原油是如何从各井汇集到这里,如何在这里进行油、气、水的分离等工艺流程。他还深入到采油站、油建工地、储油罐施工现场,了解工人的工作、生活情况。每到一个地方,职工纷纷拿出书或者笔记本让他签名,他都一一满足大家的愿望。在给年轻职工王传的笔记本上,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柴达木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在这种精神激励下,贾平凹带病横穿花格线。花格输油管线自油砂山至格尔木,横穿戈壁而过,逶迤千里,却是一条石子便道,路况差,极为颠簸。而贾平凹这时高原反应强烈,缺氧胸闷,血压升高,上火牙疼,加之已经行了万里路——坐小车从西安沿着古丝绸之路到达新疆,又从新疆到柴达木,这对长期伏案写作又体质孱弱的贾平凹来说,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但他顾不了这些,他要体验青海石油人的生活,越是艰难越向前。

    在花格线上,他从首站一直看到末站。乌图美仁热泵站是靠近东端的一个泵站,这里“前不见人后不见鬼”,生活供应都是从近两百公里外的格尔木送来。可就是在这个只有十多人的小站,一会儿时间,工人们竟然拿来了几十部贾平凹的著作让他签名。贾平凹又一次震惊了,感到了一个作家的重大社会责任,决心为石油读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柴达木人是多么好的人啊!是多么好的读者啊!他们除了工作,在戈壁滩上的业余时间也只有读书了。他顾不上吃饭,先给职工签名留念,还欣然写了“昆仑雪山炼精神,千里瀚海游巨龙”的题词。

    到达格尔木石化基地后,贾平凹为戈壁滩上崛起的新兴石化城而陶醉。他不顾疲劳,采访了炼油厂、输油末站、格尔木石油社区,圆满地完成了柴达木体验生活的任务。

    三

    离开柴达木时,贾平凹带了两样东西:一是在花格线上捡的一块石头,一是采摘的一束骆驼刺。时值初秋,内地鲜花依然盛开,万紫千红迎国庆,而在柴达木生存力极强的骆驼刺,却早已干枯了。贾平凹要把这两样东西带回西安,放在自己的工作台上。柴达木之行是难忘的,获得的感受令他终生受益。

    柴达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更神奇的是柴达木人创造的柴达木精神,使柴达木更加辉煌灿烂。青海石油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永远融入了柴达木的泥土。在省会西宁,贾平凹对会见他的青海省省长赵乐际说:“在青海油田看了一路,听了一路,收获太大了。我不会说客气话,但柴达木石油人让我感动,对我是一次灵魂净化,更加深了我对石油人的感情。创作是需要灵感的,是需要火花撞击的。柴达木将让我铭记终生.会让我魂牵梦萦。”

    是的,贾平凹对石油人的感情很深,他先后走访了长庆、塔里木、吐哈等西部油田。在西安,别人向贾平凹求字太难了,可在柴达木,他却为石油工人留下了数不清的墨宝。苏州一位书画收藏家听说这件事后,惊奇得不可思议。

    离开西宁时,正值中国体育健儿在悉尼奥运会上赢得第28块金牌,一路上关心奥运金牌的贾平凹说:其实柴达木精神才是我国一块最大的无形金牌,它会永远激励着人们去拼搏,去奉献,去夺得更多的金牌。

    作者简介:凌须斌,生于1963年10月7日,江苏镇江市人。1984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石油报》《青海日报》驻青海油田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职称,2011年调任中石油海南销售公司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处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协第五届常务理事,青海省、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西去路漫漫》《行吟无涯》和报告文学集《圣火高原》、新闻作品集《昆仑雪韵》、纪实文学集《走进瀚海有多宽》《光荣的年代》《军魂耀昆仑》(与人合著),与甘建华合编《洛夫乡愁诗选》,多次获得各种奖项。现居海口。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