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曲 |
释义 | 元曲元曲元代兴起的一种韵文文学。传统观念认为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按文艺科学分类,二者原属两种不同的体裁: 杂剧为戏剧,散曲则是诗歌的一体。然两者在形式上又有联系,杂剧主要部分的唱词,和散曲一样,都是以 一定的曲调为准则以求合乐歌唱的; 两者都使用当时的北曲,运用长短不一的句式、较为自由的格律和大量生动的口语,借以直率地表达思想感情; 它们的关系,犹如诗歌和诗剧的关系。因此,近人吴梅、任讷等就把那种只用于清唱的曲称为散曲 (但实际上后来很多人也只是按谱填词,把它变为诗体的一种),而把那种有科白、有故事情节的曲(杂剧) 称为剧曲。这种分法,既显示了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它们的联系。 元曲 元曲元代北方流行的曲调。比较激越豪放。杂剧和散曲即用北曲。元代时,胡乐流行,宋时的词已与之不相协调,于是在民间逐渐形成这种新的曲调。北曲是据地域而言,现存元曲中,除《琵琶记》外,都是北曲。徐渭《南词叙录》:“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信胡人之善于鼓怒也。所谓‘其声噍杀以立怨’是也。” 【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两者都使用当时流行的北曲,通常被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尤以杂剧的成就更高。有时也专指元杂剧。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另见:文采 文风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