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俗词源学 |
释义 | 俗词源学俗词源学根据语音的相同或相近,主观地推测某些词的来源,叫做俗词源学。也叫“通俗词源学”。如“犹豫”一词,《颜氏家训·书证》解释说:“《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返,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这就是一种俗词源学的解释。其实“犹豫”是双声联绵词,与犬或兽无关。俗词源学解释词源望文生义,缺乏科学的根据。但它往往反映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丰富的想象。如“西王母”本古西方国名,《尔雅·释地》:“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因为有个“母”字,古人就认为它是一位女神。《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样子很可怕。而司马相如《大人赋》:“吾乃今日睹西王母之皬然白首。”她已成为一位白发老太太。到元明以后的小说戏曲中,“西王母”进一步变为一位容貌美丽的女神。又如“观世音”是佛教菩萨名,唐时避太宗讳,只称“观音”。本是男身,后世却变成女相,说是妙庄王女,在民间受到普遍的崇拜。可见俗词源学为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俗词源学又称通俗词源学、民间词源学、流俗词源学。指以俗词源为研究对象的词源学。它不是一门纯语言学学科,而是在语言学(特别是历史词汇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参见“俗词源”。 |
随便看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