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语
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用其它词语进行暗示的话语。又称“瘦辞”。具有含蓄、幽默等特点。如“这个人未免有点那个”,“他怎么这样”。歇后语去掉后半也能构成隐语,如“外甥打灯笼”、“猪八戒照镜子”等,作品中巧用隐语,可以使所表现的时代特点更突出,所描绘的人物个性更鲜明。 古人也以谜语为隐语,《汉书·东方朔传》:“臣 (郭舍人) 愿复问朔隐语。”黑话、私语也称隐语。 隐语
隐语文体名。也叫“廋词”。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谜语。不直陈本意,而是借用诡谲的譬喻来暗示某种事物,与谐语近似。先秦隐语多见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书。汉代编有《隐书》十八篇。参见赵翼《陔余丛考·二二·谜》。
隐语
隐语有两义: ❶不直说本意,而是用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也叫“廋词”“廋语”。有的学者认为即谜语。《文心雕龙·谐隐》:“隐语之用,被于纪传。”又《文心雕龙· 隐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对曰:‘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孔颖达疏:“军中不得出粮与人,故作隐语为之私期也。庚在西方,穀以秋熟,故以庚主穀。癸在北方,居水之位,故以癸主水,言欲私致饼并致饮也。”周密《齐东野语·隐语》:“古之所谓廋词,即今之隐语,而俗之所谓谜。”周亮工《书影》卷四曰:“有为爬𤸜廋语者:‘上些上些,下些下些,不是不是,正是正是。’”赵翼《陔余丛考·谜》:“谜即古人之隐语……刘歆《七略》有《隐书》十八篇,则并有辑为书者,然皆不传。惟‘卯金刀’、‘千里草’之类,出于风谣者,略存一二。至东汉末乃盛,谓之‘离合体’。如蔡中郎书曹娥碑阴‘黄绢幼女,外孙臼’,杨修解之,谓‘绝妙好辞’四字也。” ❷江湖黑话。又有“市语”“切口”“春典”等名称。旧社会民间某些行业、秘密社团、帮会、江湖盗匪等用的秘密语。它在某一社会集团群体里通行,对外则须保密。排他性是隐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上。 隐语有一套特殊的构词方式: ❶拆字改字。如数词“一”叫“旦底”“丁不直”,“万”叫“方”,吴姓叫“口天子”,“顺天行道”叫“川大丁首”。 ❷谐音。如数词“二”叫“耳边风”,“小”叫“消梨花”,“扒手”叫“钳工”,周姓叫“沙河里”。 ❸反切。如“团”叫“突栾”,“秀”叫“鲫溜”,“精”叫“鲫令”,“盘”叫“勃兰”。 ❹藏头缩尾。如银子叫“杏树”,数词“八”叫“甘州”(词牌有“八声甘州”),“兄”叫“五台会”,“舌”叫“三寸”。 ❺联想。如哥哥叫“肩上”,“鸡”叫“五德”,包公叫“大黑脸”,驴叫“果老”。 ❻象形。如裤叫“叉子”,睡觉叫“伸条”,理发叫“扫苗”,日出叫“大红”。 ❼比喻。如盘子叫“荷叶”,手铐叫“大罗马”,一两重金条叫“小黄鱼”,十两重金条叫“大黄鱼”。 ❽借代。如月亮叫“玉兔”,银元叫“大头”,黑帮堂口的军师叫“白纸扇”,乌龟叫“十三块六角”(龟壳上有十三块六角形花纹)。 ❾夸张。如破屋子叫“冰雪堂”,塔叫“钻天子”,云片糕叫“千层”,上房行窃叫“上天”。 ❿委婉。如被判刑叫“进宫”,逮捕入狱叫“进书房”“住医院”,蛇叫“地索”“土条子”(“蛇”与折本的“折”同音,为江湖人所忌),马桶叫“祖先公馆”。 ⓫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如门锁叫“将军”,打雷叫“震公”,赖皮叫“出水蛤蟆”,土匪叫“二杆旗子”。 ⓬引用 。如挑水人叫“金生”(见《千字文》“金生丽水”),云叫“油然子”(见《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县尉叫“梅仙”(见《汉书·梅福传》“梅福先曾作南昌尉,后隐居成仙”)。 ⓭释义。如讼师叫“包勿杀”;黄包车夫叫“代四脚”;医生叫“扶本”,医生的作用是驱邪扶本。扇子叫“摇风子”。扇子可以摇而生风。还有别的,如岳母叫“太水”,是“泰山”的仿造,等等。隐语也有在文学语中出现的。如“剪拂”见于《水浒传》,“跳槽”见于《二刻拍案惊奇》,“雏儿”见于《西游记》。现代口语里我们还可听到“舵把子”“踩点”“撕票”等说法,个别隐语已转化成普通词了。
隐语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借别的话来表示,古代称隐语。《汉书·东方朔传》:“(郭)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复问朔~,不知,亦当榜。’”
隐语yǐnyǔ❶ 〈名〉借用别的话来表示要说的意思,类似于谜语。 【同义】谜语。 ❷ 〈名〉暗话,黑话:黑社会有自己的隐语。 【同义】暗话︱黑话。
【隐语】1 亦称“隐”或“廋辞”。“谜语”的古称。2 即黑话。社会习惯语的一种。有些社会集团为避免局外人的了解而制造使用的秘密词语。3 修辞手法之一。以隐伏奇异的手法来表达所要说的话,重在斗趣或暗示。
引语;隐语◉ 引语yǐnyǔ 名 引自其他书籍或文字的语句。〈例〉用那段~作出发点/ ~见《墨子·兼爱下》。〈近〉引文。 ◉ 隐语yǐnyǔ 名 ❶不把本意直接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话暗示。古代称作“隐语”,类似后世的谜语。〈例〉修曰:“此~耳。”/ 前度书多~,意浅愁难答。 ❷黑话;暗语。〈例〉说~。〈近〉黑话/ 暗语。
隐语❶又称秘密语、黑话、同行语。指某一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为掩饰自己及其活动而创造使用的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词语。秘密性是其突出特征。如旧社会的商贩为了不使外人了解行市,就用隐语代替一般数字,把“一”叫做“平头”或“旦底”、把“二”叫做“空式”或“挖工”、把“三”叫做“横川”、把“四”叫做“侧目”、把“五”叫做“缺丑”等。形成隐语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赋予语言里已有词语以特殊含义而成,如把“太平”赋以“药”的意义;可以用替换的方法形成,如把“鞋”叫做“踢土”,还可用拆字、夹字、变音、反切等方法形成。有少数隐语失去秘密性,可以进入全民共同语,成为全民性词语,如“洗手、挂花、挂彩”等。 ❷又称隐言、廋词、廋语。指利用双关、借代、析字、用典、藏词等手法,将意思显示于言外。如苏鹗《杜阳杂编》引普满诗:“此水连泾水,双珠血满川。”这是写唐德宗平定朱泚、朱滔兄弟叛乱的诗句。“此水”是“泚”字,“泾水”是说叛乱起于泾州。“双珠”指朱氏兄弟,“珠”“朱”谐音。隐语须经分析解释才能明白,实际上是一种秘密传递信息的方法,意思表达得隐晦曲折,一般人难以理解。 谈的程度
谈的程度随意谈话:散语 漫无边际地随便谈话:闲扯 平静地谈话:静语 尽情地谈:畅谈 畅叙 剧谈 极论 好好谈,畅谈:美谈 美谭 见面畅谈:款颜 长时间谈话,畅谈:长谈 深切坦率地谈话:深谈 深语 深言 诚恳地谈话:款款而谈 亲切谈话:款语 亲密地谈话:密谈 富有教益的谈话:谈津 夸大而不切实际的谈话:侈谈(悠悠~) 秘密地谈话:隐语 密谈诡词 诡辞 谈得融洽:谈得火热 谈得投机 谈话无休无止:春蚕抽丝
隐语
隐语隐(隐句;隐谜) 谬语 哑谜 隐秘的通信用语:密语 暗语 暗指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谜(谜子;谜语;哑谜;灯~) 走智 谜语,哑谜:谜头 隐语,哑谜:隐文 以诗句为谜面的谜语:诗谜 诗虎 雅谜 谜语的答案:谜底 谜面为韵语的字谜:咏字 意在言外的话:不言之言 (不把要说的意思明白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话来表示:隐语) 隐语yǐn yǔ含有字面上看不出来的意思在内的话:这是仙机~,咱们家里那里跑出青埂峰来?(九五·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