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例式虚词研究
辞例式虚词研究古典型虚词研究方法之一。主张从大量书证中来比合推究虚词作用,并根据语句结构判断虚词意义。通常是根据一类词的意义或作用辑以成类,进而比合推究虚词的作用,判定其结构意义。如清代王引之 《经传释词》举“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等例,指出它们“皆先言‘既’,而后言 ‘丕’”,因而 “丕”为 “承上之词”,即无义虚词或表示承接的关系词。辞例式研究较之辞训、辞气式虚词研究更具有现代语法学倾向,是从古典型虚词研究到近代型虚词研究的过渡阶段。
辞例式虚词研究古典型虚词研究方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从大量的书证中来比合推究虚词的作用,并且根据语句的结构关系判断、解释虚词的意义。清代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即为辞例式虚词研究的代表。它或者通过互文判断虚词的同义作用,或者从异文判断虚词的同义关系,或者列举大量书证归纳虚词词义,列举时,注意选择相似句式进行比较。如《经传释词》:“自,词之用也。《书·康诰》曰:‘凡民自得罪。’某氏传训自为用。《召诰》曰:‘自服于土中。’郭注亦曰: ‘自,用也。’ 自,犹苟也。成十六年《左传》曰:‘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言苟非圣人也。”参见“古典型虚词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