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警策 |
释义 | 警策警策一篇作品统摄全文的纲领眼目、中心主旨。晋·陆机《文赋》:“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宋·吕本中断章取义为一篇作品中的伟词奇句,《吕氏童蒙训》:“老杜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同类文学作品中的快目醒心、出类拔萃之作亦称“警策”,梁·锺嵘《诗品·序》:“陈思赠弟,仲宣《七哀》,公干思友,阮籍《咏怀》……陶公《咏贫》之制, 惠连《𢭏衣》之作: 斯皆五言之警策也。所以谓篇章之珠泽,文采之邓林”。 警策 警策即警句,指诗文中精炼警策的句子。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要用简短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树立要领,突出主题,这就是全篇中的警句。 警策 警策也叫“精警”“警句”。修辞方式(辞格)之一。就是用简练而出奇的语言表达确切而深刻的含意。警策的特点是“精”和“奇”,有的看似无关,实则含有至理,如“墙有耳,伏寇在侧”(《管子·君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的看似矛盾,实则入情入理,如“善游者溺,善骑者堕”(《文子·符言》);“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李固《与黄琼书》)。警策用精美而奇特的语言形式引人思考,意蕴深广,具有格言、警句的性质。 警策❶ 挥鞭赶马。曹植《应诏》:“什夫~,平路是由。” 【警策】1 挥鞭赶马。马受鞭打而奋蹄,比喻人受督促而振奋。2 形容文句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亦指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的文句。 警策见“精警”。 文句 文句语句 辞句 振奋精神 振奋精神抖(抖擞;抖擞精神) 厉精 腾精 提神 另见:精神 振作1 奋发 旺盛 颓废 警策jǐnɡcè本指用策(棍子)赶马,现多比喻(语句)简练扼要而含义深刻。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