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
中古汉语指公元3世纪到公元13世纪,就是魏晋六朝、唐、宋时期的汉语。其中魏晋六朝为中古前期,在这一时期里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北方,中原士族迁居江左,引起汉语和北方民族语言的融合和汉语方言的变化。唐代是中古中期,宋代是中古后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促进了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汉族共同语的广泛传播和发展。但到了南宋,汉语又开始酝酿新的巨大变化。中古汉语有以下一些特点: ❶出现两种文学语言,一方面,模仿上古汉语的文言仍然占有统治的地位;另一方面,反映口语发展的白话文学语言开始形成。 ❷语音上产生了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逐渐产生;舌上音产生;庄组齿音声母产生并进一步和章组声母合并;大量上古入声字转为阴声。 ❸语法上,代词“他”“这”“那”“甚”“怎”产生;动词时体体系开始出现;系词“是”和新的判断句式广泛应用;否定句、疑问句代词宾语移到动词后面;处置式产生;“动词+否定副词+动词”式的反复问句产生。 ❹词汇上,有了四声别义的现象并得到普遍加强;大量佛经译成汉语,复音词数量进一步增加,出现了一些外语借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