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弃远【出处】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翻数犯颜谏争,(孙)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佯)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古地名,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承天以北诸省)。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 【释义】 三国时吴国虞翻(字仲翔)多次当面向孙权谏争,性格又孤傲不随俗,对孙权也有不敬之处,使孙权很恼怒,于是将他流放至交州偏远之地。后以此典感慨有才能的人被冤遭贬,内心不平。 【例词】 悲虞翻 弃虞翻 弃仲翔去国虞翻 南迁虞翻 虞翻枉未赦虞翻 地远虞翻老 【用例】 〔悲虞翻〕 宋·陈师道《寄邢和叔》:“草玄笑扬雄,赞易悲虞翻。” 〔南迁虞翻〕 宋·苏轼《再用数珠韵赠湜老》:“南迁昔虞翻,却扫今冯衍。” 〔弃虞翻〕 唐·钱起《送毕侍御谪居》:“宁嗟人世弃虞翻,且喜江山得康乐。” 〔虞翻枉〕 唐·宋之问《登粤王台》:“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