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之名山谓将极有价值的著述珍藏起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曹植)益内不自安”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典略》: “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史记·太史公自序》: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太史公: 司马迁。先秦至汉,为史官的通称,自《史记》后多专指司马迁。序略: 编列史实的大略。补艺: 补六艺之缺。厥: 乃,就。协:稽合而折衷取裁。异传: 不同的说法解释。藏之名山,副在京师: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师。司马迁认为,《史记》具有独特的见解和学术地位,希望它能传于后世,让有见识的人加以评断。
藏之名山指将自己的著作收藏在名山之中,使之流传后世。《史记·太史公自序》:“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清朱彝尊《重锓<裘司直诗集>序》:“身后之名,显者或晦,司直藏之名山者,晦久而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