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耕借指教书育人。宋苏轼《送程建用》诗:“先生本舌耕,文字浩千顷。” ●前秦王嘉《拾遗记·后汉》: “[贾逵]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 ‘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 ”东汉经学家贾逵学问深博,求学者络绎不绝,所得之粟积廪盈仓,人称之以舌代耕。
舌耕shégēng旧时授徒者恃口说以谋生,犹耕田求得粟米,故称“舌耕”。 该词源于东汉经学家贾逵的故事。东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载: 贾逵“门徒来学……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口倦,世所谓舌耕也”。贾逵从小聪慧过人,十岁时已能背诵六经。由于他家境贫寒,无钱买纸张,就剥下庭院中桑树的皮作纸板,或者在大门窗户上写字,边诵边记。贾逵长大出仕后,远近许多人都向他求教。贾逵口授经文,诲人不倦,得到的酬劳使仓库堆满了谷米。因此,后人就把教书称为“舌耕”。
【舌耕】旧时授徒讲学者靠口说谋生,像耕田得粟米,故称。 舌耕
舌耕犹“舌耘”。马小进《与陈垣》:“弟在香江煮字疗饥,~糊口。”
舌耕指黄安勤奋读书之事。宋晁载之《续谈助》 引 《洞冥记》:“黄安,代郡人也,早自卑猥,不处人间,执鞭荆而欲书,乃书地以记其数; 一夕,地成池。时人曰: 黄安舌耕。”
舌耕shé gēng❶比喻教师教书。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贾逵)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 ❷比喻勤奋读书。宋·晁载之《续谈助》卷一引《洞冥记》:“黄安,代郡人也,早自卑猥,不处人间,执鞭荆而欲书,乃画地以记其数;一夕,地成池。时人曰:黄安舌耕。”也作“目耕”。元·王逢《目耕轩》:“身耕劳百骸,目耕劳两瞳。身耕口体常不充,目耕奚止谷在中。” 靠某职业谋生
靠某职业谋生以教书讲学谋生:舌耕 靠干苦活谋生:卖苦力 靠手艺谋生:耍手艺 以表演技艺谋生:卖技 靠表演武术谋生:卖武 旧时以算卦﹑卖艺﹑卖药等为职业,奔走四方谋生计:闯江湖 旧时以卖艺、算卦、相面、卖药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跑江湖 闯荡江湖,靠武艺杂技或医卜星相谋生:走江湖 做买卖的老江湖:客纲客纪 以占卜谋生:卖卜 卖课 贸卜 不以正业谋生:末食
致力
致力着力 起力 寘力骋骛 致力某种工作或事业:耕(笔~;舌~) 致力于实在的具体的事情:务实 致力于研求道理的真谛:耕道 致力于法治:务法 致力于根本:务本 致力于农事:饬农 力农(~蚕桑) 力桑 致力于商业:饬末 致力于功业:奋功 致力于武备:昭武 提倡文治,致力教化:兴文 致力于人心风俗的转变:养化 致力于某种志向:迈志 努力,致力:饬力 专心致力:精猛专务 (把力量集中于某方面:致力)
另见:用力 尽力 努力 舌耕
舌耕对老师的别称。教师口授学问知识,其辛勤亦如农人耕作,故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