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稽古 |
释义 | 稽古稽古稽,ji,考核,计数。《易·系辞下》:“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注》: “稽,犹考也。”《尚书》中《尧典》、《舜典》诸篇,皆以“曰若稽古”开端,《传》训稽为考,言稽考古道。汉郑玄信纬,训稽为“同”,训古为“天”,犹言同天。后遂以“曰若稽古”为帝王诏谕的套语。唐李程《金受砺赋》:“非夫忠臣之扶危持颠,英俊之左弼右辅,又安得而稽古?”——没有忠臣扭转危险时局,扶助将要倾覆的国家,才智杰出的人物在帝王左右辅佐,又怎么能够执行帝王诏谕?明罗喻义《瀛洲赋》:“粤若稽古图牒所陈。”——考查古籍图录谱牒所叙述的事情。 稽古 稽古也叫“用典”。古汉语修辞方式之一,“引用”的一种。就是援引古人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修辞手法。稽古有明用、暗用之分。明用,就是指明是哪一个古人的事迹。如“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指明了是楚令尹、鲁孔子的事迹;“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指明了是卞和、李斯、箕子、接舆等人的事迹。暗用,就是不点明人名,而将其事迹融于文中,让读者自去领略。如“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或倚夷门而笑,或横江潭而渔,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或拥篲而先驱”(扬雄《解嘲》),暗用了管仲、傅说、侯嬴、渔父、孔子、虞卿、齐桓公、燕昭王等人的故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暗用唐太宗夸魏徵的故事。暗用还包括活用典故一类,如“美人自刎乌江岸”(张可久《卖花声·怀古》),活用了项羽自刎乌江的典故。 稽古引用之一。 引用前人的事迹或历史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 “昔玉人献宝, 楚王诛之;李斯竭忠, 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引用 “玉人”、“李斯”、“箕子”、 “接舆” 四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增强了说服力。 参见 “引用”。 考察的方面 考察的方面考察古迹:稽古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