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钉比喻极其憎恶之人。《水浒后传》第一回: “朝中不拔眼中钉,雷阳枯竹沾新泪。” ●《新五代史·杂传·赵在礼》: “晋出帝时,以在礼为北面行营马步都虞侯,以击契丹,未尝有战功。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 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 ‘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 ” 五代后晋赵在礼为宋州知府时,所为不法,横行霸道,百姓痛苦不堪。后赵被罢官,百姓喜而相贺,称为眼中拔钉。
眼中钉yǎnzhōngdīng比喻心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语出《新五代史·赵在礼传》。 后唐明宗时,赵在礼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任节度使,此人贪婪昏庸,剥削无度,当他调离时,“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这件事《云仙杂记·拔钉钱》也有记载:“赵在礼在宋州,所为不法,百姓苦之。一日制下,移镇永兴,百姓相贺曰:‘眼中拔却钉矣,可不快哉!’”这两处记载基本一致,显见“眼中钉”源于此事无疑。宋代时,“眼中钉”一语已相当流行,宋真宗时,丁谓擅权,贬黜寇准,时人作歌谣讽之。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丁谓潜贬寇公,天下谣曰:‘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丁”为古“钉”字,又谐音,此处一字双关。 后来人们在使用“眼中钉”时,还常与“肉中刺”连起来,以强调憎恨之极。
肉中刺、眼中钉;掌中珠[掌上明珠、掌上珠、掌珠]
○肉中刺ròu zhōng cì(名)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他把对方看成~| 情敌在他眼里犹如~。
○眼中钉yǎn zhōng dīng(名)像眼中的钉子一样,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欲得天下宁,当拔~|替他拔去~|他视我如~。
●掌中珠zhǎng zhōng zhū(名)比喻极受疼爱的人,后多指极受父母宠爱的儿女:昔君视我,如~,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女儿被父母视为~|犹如~|被捧为~。也说【掌上明珠】、【掌上珠】、【掌珠】。
眼中钉yǎnzhōngdīng比喻最痛恨、最厌恶的人或事物。 ★眼花 眼睑 眼角 眼镜 眼看 眼科 眼眶 眼泪 眼圈 眼拙 眼珠子 眼疾手快 ★白眼 刺眼 瞪眼 慧眼 鸡眼 炮眼 枪眼 肉眼 傻眼 显眼 耀眼 眨眼 字眼儿 丹凤眼 干瞪眼 千里眼 势利眼 横眉竖眼 浓眉大眼 贼眉鼠眼
【眼中钉】亦作“眼中疔”“眼中丁”。比喻最憎恨的人。
眼中钉生活中最憎恨的人被称作 “眼中钉”。眼中有 “钉”、肉中有“刺”,这是令人十分痛苦而难以忍受的事,所以对其无比痛恨。很显然,“眼中钉”只是个比喻之词。眼中如果真有 “钉”,那还了得吗? 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 这种比喻从何而来呢?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记载,赵在礼在宋州当刺史,贪赃枉法,对老百姓十分苛刻,他办事不在 “理”而只 “在礼”( 像他的名字一样) ,人们非常憎恨他,把他比作 “眼中钉”。后来,他终于被朝廷罢了官。消息一传开,老百姓真是弹冠相庆,互相祝贺,都说:“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此后, “眼中拔钉”便成为 “眼中钉”这一惯用语而流传下来。 宋真宗时,参政丁谓擅权,曾罢黜贤相寇准。当时有童谣流传,说道: “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钉; 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钉”与 “丁”同音,很明显指的是丁谓; “寇老”自然是指寇准了。事见明·杨慎 《古今风谣》。
眼中钉宋真宗时,丁谓专权,贬黜寇准,时人作歌谣讽之。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乾兴元年》:“ (丁) 谓初逐 (寇) 准,京师为之语曰:‘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 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丁、钉谐音,一语双关。
眼中钉yǎn zhōng dīng唐·冯贽《云仙杂记·拔钉钱》:“赵在礼在宋州,所为不法,百姓苦之。一日制下,移镇永兴,百姓相贺曰:眼中拔却钉矣,可不快哉!”后用“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或事。鲁迅《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文艺既然是政治家的眼中钉,那就不免被挤出去。”也作“眼中之钉”。《警世通言》卷五:“所以金冷水见了僧人,就是眼中之钉,舌中之刺。“也作“眼中丁”。明·杨慎《古今风谣》:“宋真宗时童谣:‘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也作“眼中疔”。元·萧德祥《杀狗劝夫》三折:“你还道负屈高声,你所事无成,见兄弟,心头刺,眼中疔。”也作“眼中刺”。唐·白居易《母别子》:“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也作“眼中砂”。唐·白居易《续古诗》之五:“何意掌上玉,化为眼中砂。” 仇人
仇人仇(仇家;仇隙;寇仇;仇雠) 冤头 冤家 冤孽 头抵 怨家 切齿人 冤家对头 对仇敌﹑仇人的蔑称:仇贼 无缘无故结怨的冤家对头:空头冤家 积怨很深的仇人:夙世冤家 夙世冤孽 宿世冤家 具有累世深仇大恨的人:九世之仇 最憎恶的人或物:眼中钉 眼中针 眼中物 眼中刺 极端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肉中刺 (因有仇恨而仇视的人:仇人)
另见:仇恨 怨恨 敌人 坏人 ︱知己
拟状物
拟状物圆形物:球(雪~;气~;棉~;绣~;煤~;铁~;铅~;篮~) 毬 团(花~;泥~;石~;纸~;云~) 蛋(铁~;泥~;粪~) 珠(~子;数~;滚~;眼~;水~;钢~;念~;记~;佛~;露~)弹(~子;铁~) 丸(~子;肉~;泥~;弹~;蜡~;药~) 环状物:环(指~;耳~;花~;铁~) 圈(~子;钢~;锅~;花~;篮~;金~) 套(桶~) 箍(桶~)彄(~环) 鐍 饼状物:饼(月~;铁~) 轮(车~;月~;滑~) 月(~琴;~牙) 团(~扇) 盘(磨~) 管状物:筒(竹~;气~;电~) 卷(蛋~;烟~;胶~) 管(气~;血~;竹~;钢~) 筩 杆(电~) 铁制的圆管:铁管 粒状物:粒(饭~;豆~;颗~;盐~) 子(棋~;石~) 沙(~糖;~金;豆~) 米(海~;豆~) 粟颗(~盐;雪~) 颣 疙瘩 纥繨扢搭 闪着银光的点状物:银砾 块状物:块(煤~;冰~;血~) 锭(金~;纱~) 碴(煤~;炭~) 砣(~子) 砖形物:砖(~茶;冰~;煤~;茶~;金~) 坚硬的小块物:砟(铁~) 堆状物:堆(煤~;粪~) 垛(麦~;柴~) 坨(盐~) 摞 塠 粥状物:糊(药~;面~) 膏(软~;牙~;浸~) 泥(印~;枣~) 浆(泥~;豆~) 羹(~汤;~汁;肉~) 冻(果~;肉~) 扣状物:扣(绳~;活~) 纽(~扣;衣~) 长形物:条(铁~;柳~;面~;油~;雪~) 棍(拐~;木~) 棒(磁~) 杆(电~;旗~) 竿(竹~)杠(撬~) 筋(钢~;铁~) 辫(发~) 缆(电~) 捻(~子;纸~) 茎(剑~) 炷(灯~;艾~;兰~) 带(领~;皮~) 柱(水~;冰~) 探物的细铁条:铁探子 针状物:针(钢~;银~) 刺(芒~;骨~;鱼~) 芒(麦~) 锥(毛~)扦(火~;竹~;牙~) 钉(销~;眼中~) 销子 线状物:线(米~;油~) 丝(蛛~;藕~;铁~;雨~) 缕(金~衣) 须(花~;虾~) 无数的线条状物:千丝万缕 万缕千丝 网状物:网(~兜;鱼~) 络(丝~;发~;橘~) 纱(铁~;窗~) 兜(网~) 蛛丝:蛛网 天丝 雾丝 飘动着的蛛丝:游丝 包状物:包(包包;山~) 泡(灯~;眼~;水~;气~) 沫(皂~;白~) 波状物:浪(声~;麦~) 波(音~) 脉(山~) 片状物:片(铁~;叶~;卡~;刀~) 皮(封~;粉~) 板(石~;纸~;地~;门~) 衣(地~) 膜(地~) 毡(~帽;~子;毛~) 红色薄片:霞片 粉状物:面(盐~;药~) 粉(奶~;齑~) 末(锯~) 屑(纸~;木~)霜(盐~;糖~) 斗状物:锅(烟~;烟袋~) 斗(烟~;漏~)
眼中钉yǎnzhōngdīng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茅盾《虹》:“她们把我当作~,想排斥我出去,吓,不行呀,我偏偏要赖在那里,让她们心里不舒服些!”|刘绍棠《虎头牌坊》:“张金亮下令撤艾虎的职,艾虎却偏不卸任,县委书记应天长和县长柳岸支持了他;张金亮便把他视为~,处处给他小鞋穿。”
眼中钉yǎn zhōng dīng名词。比喻对自己危害最大,最可恨的人或事物,用于贬义。 【例】 文艺既然是政治家的眼中钉,那就不免被挤出去。(鲁迅《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眼中钉比喻极其痛恨的人或事物。五代后唐时,宋州节度使赵在礼依仗权势,无恶不作,人民深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后来赵在礼被调往永兴任职,宋州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他们高兴地说:“他这一走,真好像是拔去了眼中钉,太痛快了!”(见唐·冯贽《云仙杂记·拔钉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