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疏证 |
释义 | 疏证疏证会通古书义理,并加以补充、校订、考证、阐释的一种著作体裁。“疏证”合称,开始于清代。清代学者注重考据,充分地占有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无论是阐释旧说,还是另立新论,往往有比较充分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疏证”这种著作体裁。如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戴震《方言疏证》、王念孙《广雅疏证》、毕沅《释名疏证》。 【疏证】1 疏通和证明的合称。“疏通”,意为“使有条理”;与“证明”合称,有分辨之义。如清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等。2 会通古书的义理,加以补充、校订、考证、阐释,如清王念孙《广雅疏证》等。 疏证注疏体式之一。 指对原文和旧注疏通证明,有分辨之义,如清代阎若璩 《古文尚书疏证》。会通古书的义理, 加以补充、 校订、 考证。 阐释也称 “疏证”, 如清代王念孙有 《广雅疏证》, 皮锡瑞有 《郑志疏证》等。 考证 考证考据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