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疏证
释义 疏证

疏证

会通古书义理,并加以补充、校订、考证、阐释的一种著作体裁。“疏证”合称,开始于清代。清代学者注重考据,充分地占有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无论是阐释旧说,还是另立新论,往往有比较充分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疏证”这种著作体裁。如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戴震《方言疏证》、王念孙《广雅疏证》、毕沅《释名疏证》。
“疏证”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广采古籍,会通义理,对原文进行解说。如《广雅·释诂》:“迟、晏、後、旰、稚,晚也。”王念孙《广雅疏证》:“旰,亦晏也。《说文》:‘旰,日晚也。’襄十四年《左传》:‘日旰不召。’《史记·卫世家》集解引服虔注云:‘旰,晏也。’稚,亦迟也。《说文》:‘稚,幼禾也。晚种后孰者。’”二是对原文进行校勘。如《释名·释衣服》:“被,被也。所以被覆人也。”毕沅《释名疏证》:“今本脱‘所以’二字,据《北堂书钞》《御览》引增。”又《释名·释乐器》:“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乐也。”毕沅《释名疏证》:“今本‘师延’上衍‘此’字,据《北堂书钞》《广韵》《初学记》《急就篇》注引删。”


【疏证】

1 疏通和证明的合称。“疏通”,意为“使有条理”;与“证明”合称,有分辨之义。如清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等。2 会通古书的义理,加以补充、校订、考证、阐释,如清王念孙《广雅疏证》等。


疏证

注疏体式之一。 指对原文和旧注疏通证明,有分辨之义,如清代阎若璩 《古文尚书疏证》。会通古书的义理, 加以补充、 校订、 考证。 阐释也称 “疏证”, 如清代王念孙有 《广雅疏证》, 皮锡瑞有 《郑志疏证》等。


考证

考证

考据
对古籍的注释考证:索隐
查阅考证:考阅
辨析考证:辨证 辩证 辩正
阐释考证:疏证
研究考证:考核 考核
确切考证:确考
探索考证:撢稽
订正考证:订证
考证并解释:考释 释读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旁求博考
(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考证)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