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相对。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学说。主要代表为休谟、康德等。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否认人类能够认识或能彻底认识世界的哲学学说。首先由英国的生物学家、休漠主义者T·H·赫胥黎提出。不可知论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理论则出现于18世纪的欧洲,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漠和德国的康德。休漠断言,人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感觉之外是不可知领域。康德则把客观世界看作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认为人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可知论至今尚未绝迹,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流派,如实证主义、新康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都宣扬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bù kě zhī lùn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1958年《新知识词典》“二律背反”条:“它的基本意义只是要证明人类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事物的本质是无法认识的,就是要树立反科学的不可知论观点并为它辩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