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夜泣niúyī-yèqì牛衣: 牛御寒、避雨之物。用乱麻或稻草编成,类似蓑衣而稍大。典出《汉书·王章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王章,字仲卿,西汉时期泰山钜平(今属山东)人。王章在做官之前十分贫困,家徒四壁。在长安读书时,他和妻子住在一所简陋的房子里,屋里空空如也,连床和被褥都没有,夜里只得睡在牛衣之中。一天夜里,王章突然病情严重,他想到自己又冷又饿,病魔缠身,很可能活不下去了,因此,趴在牛衣之中一边哭一边与妻子诀别。他的妻子是一个坚强而有主见的人,对他说:“仲卿,目前在京城朝廷做官的那些人,论才能,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你?你却因为眼前一点小病就灰心失望?你这么哭哭啼啼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能自己振作起来呢?”由于妻子的精心护理,王章很快恢复了健康;妻子的劝慰和鼓励,使得王章在学习中更加勤奋。不久,王章得到任用,到汉成帝时,官至京兆尹。 后来,王章上书要求罢免曾对他提拔有恩的大将军王凤。妻子认为人应该知足,要他回想一下当初在牛衣中哭泣的情形,王章不听,结果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牛衣对泣”,形容贫贱夫妻同过艰苦的生活。后改为“牛衣夜泣”,用来说因为生活贫寒困苦而伤心哭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