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❶ 烟和火。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❷ 炊烟,代指人烟。《史记·律书》:“鸣鸡吠狗,~万里。” ❸ 烟花,焰火。《荆楚岁时记》:“今正腊旦门前作~、桃神……逐疫礼也。”
烟火yānhuǒ❶烟和火;偏指火 △ 严禁~。 ❷炊烟;借指饭食 △ 不动~|不食人间~。
烟火yānhuǒ❶ 〈名〉烟和火:库房重地,严禁烟火。 ❷ 〈名〉炉火和炊烟,借指饮食:断了两天烟火︱不食人间烟火。 ❸ 〈名〉烽烟和战火,借指战争:烟火连绵。 【同义】烽火︱烽烟︱烟尘。 ❹ 〈名〉借指后代:续烟火︱断了烟火。 【同义】后代︱香火。
烟火yānhuo〈名〉焰火:放烟火︱烟火表演。 【同义】烟花︱焰火。
【烟火】1 烟和火。如:严禁烟火。2 犹烽火;战火。如:数世不见烟火之警。3 指熟食。如:不食人间烟火。4 亦作“焰火”“烟花”。掺入金属盐的火药燃烧时所发出的烟和火的总称。燃放时呈各种颜色,并幻成各种景象。今又称“礼花”,节日常用。始于隋唐,盛于宋代。
烟火yān huǒ比喻后嗣、后代。《汉严君道曾孙孟广宗残碑》:“四时祭祀,烟火连延。” 战争
战争战(战尘;战伐;空~;海~;水~;炮~) 仗 斗争 比喻战争:戎 火(烟火;骊火;兵火;战火) 燹 烽(烽候;烽燹;烽堠;烽狼;烽烟;烟烽;爟烽) 戈(戈甲;戈马;戈矛;戈铤;兵戈) 兵(兵甲;兵革;兵戎;兵战;刀兵;甲兵) 氛烟 狼烟 硝烟 烟尘 金革(金革之声) 白刃 甲胄 铁血(~年代) 锋栝 锋镝 锋镞 末德 军旅 遗爝 鞭血 战火,战乱:风烟 战争,战乱:烽火 烽爟 正义的战争:义战 圣战 非正义的战争:侵略战争 一个国家内部的战争:内战 贼寇进犯的战火:贼烽 战争的气氛:战云 征云 不大的战争:风尘小警 战争激烈:龙战鱼骇 战争激烈,血流成河:龙血玄黄 龙战玄黄 战争扩大:战火漫延 到处是战争:漫天烽火 战火到处燃烧:风烟满目 战火遍及各地:烽火连天 兵火连天 烟火连天 天连烽火 连天烽火 战火四起,到处动荡不安:风烟四起 烽烟四起 烟尘四起 战争结束:止戈散马 (国家间、民族间、集体间的武装斗争:战争)
另见:军事 兵法 用兵 打战 战斗
烟气
烟气烟(烟子;烟霭;~柱) 烟和灰:烟尘 成条成片的黄色烟尘:黄龙 空气里悬浮的黄色烟尘:黄霾 烟和灰烬:烟烬 烟和火:烟火(严禁~) 烟和火焰:烟焰 烟焱 烧饭的烟火:炊火 焚香时出现的烟火:香焰 做饭生的烟:炊烟(~四起) 烟火 灶烟灶火 炊火 村中的炊烟:村烟 隐居人家的炊烟:鹤烟 烟囱里的炊烟:突烟 远处独起的炊烟:孤烟 断烟 傍晚时的烟霭:夕烟 爆炸生的烟:硝烟(~弥漫) 枪烟 祥瑞的烟气:祥烟 瑞烟 随风飘动的烟:风烟(~滚滚) 流烟 浮烟 吹烟 袅袅上升的细长烟气:烟缕 吸烟时喷出的烟缕:烟丝 袅袅的烟篆:霞缕 缭绕的烟篆:云缕 白色的烟气:白烟 素烟 瑶烟 黑色的烟:黑烟 乌烟 青色的烟:青烟 碧烟 翠烟 缥烟碧气 浓厚的烟:浓烟(~冲天) 未消尽的烟气:余烟 烟气向上冒:熏(~蒸;烟~火爇) 烟气浓厚的样子:氤氲叆叇 烟气弥漫的样子:氤氤氲氲 青烟弥漫的样子:滃 (燃烧时产生的烟火气:烟气)
另见:燃烧 升起 环绕 弥漫 散开
食物
食物食 馈(馈食) 馔 饵 吃食 嘴吃 膳脯 脯资 鲜羽 饭物 饩馈 供食用或调味的:食(~盐;~油) 用作食物的原料:食料 粮食性食品:主食 以谷类为食物:粒食 鲜活的食品:鲜食 以蔬菜为食物:蔬食 菜茹 以奶为食物:乳食 煮熟的食物:飱 饔(馂饔) 膎 熟食火食 烟火(不食~) 烟食 立即可以食用的食物:即食 食物丰厚:丰盈 食物松而易碎:酥(酥脆;~软;~饼) 食物柔软滑爽:滫 食物含油脂少:清(清恬;清淡) 食物不松脆:艮(花生~) 食物没有熟透:夹生 食物熟透而软:烂(煮~) 食物很烂:烂糊 烂乎乎 食物入口有柔软、滑溜的感觉:肉头 吃饭的人多而食物少:口多食寡 食物匮乏:艰鲜 食物十分缺乏:朝不继夕 朝不给夕 (吃的或其他东西:食物)
另见:吃食 饥 饱 充饥 甘美 味道
烟火(一)yānhuǒ <名> ❶ 烟和火。 ❷ 烟火食。 ❸ 烽火,战火。 ❹ 旧时指祭祀祖先的事。借指后嗣。 (二)yānhuo <名>即焰火,燃放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火花供人观赏。
烟火(同)焰火
烟火yān·huo燃放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火花而供人观赏的制品:这~皆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巧,各色故事具全,夹着各色花炮。(五四·1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