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过眼比喻转瞬即过,不留痕迹。宋赵蕃《淳熙稿·观祝少林所藏画》诗: “烟云过眼还收去,怯似凭栏立久时。” ●宋苏轼《宝绘堂记》: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生死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谬,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而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蓄: 收养。宋代苏轼看重读书绘画,轻视富贵生死。自己喜爱的东西被人拿走也不可惜。并认为这些东西犹如烟云掠过眼前,鸟声传过耳旁,虽高兴地欣赏,但一旦过去就不再惦念它了。
烟云过眼像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形容事情很快就成了过去,而不留痕迹。也比喻身外之物,无足轻重。宋·苏轼《王君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忻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余于器玩不甚留意,后为人取去。烟云过眼矣。”
烟云过眼yān yún guò yǎn比喻转眼即逝,不留痕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余于器玩不甚留意,后为人取去,烟云过眼矣。”也作“过眼云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尽道是用不尽的金银,享不完的福禄了。谁知过眼云烟,容易消歇。”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六:“亦如名人书画,过眼云烟,未有百年不易主者。”也作“过眼烟云”。《红楼梦》一一八回:“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也作“云烟过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故我书无印记,砚无铭识,政如好花朗月,胜水名山,偶与我逢,便为我有。迨云烟过眼,不复问为谁家物矣。” 事物
事物物 玩意 东西 事物繁多:风云会 事物或事业繁盛火红,蔚为壮观:赤城霞起 霞起赤城 事物由简到繁,逐渐完善:大辂椎轮 椎轮大辂 事物艰巨复杂:天高地厚 地厚天高 事物非常希罕:闻所不闻 闻所未闻 事物转眼即逝:云烟过眼 烟云过眼 好事物很难长久存在:井以甘竭 美好事物也有危害性的一面:厚味腊毒 腊毒厚味 (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事物)
另见:物品 景象1 存在 逝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