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冢古文
汲冢古文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掘战国时魏襄王(或说魏安釐王)墓,得漆书竹简数十车(《晋书·束皙传》《晋书·荀勖传》)。经过官府整理,从中得古书七十五篇,字体都是科斗书,即用战国文字书写。汲冢所出古籍,当时学者以今文抄写传出。隋唐以后逐渐散佚,今仅存《穆天子传》和《竹书纪年》(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较多地保存了汲冢书的内容)两种。
汲冢古文见【汲冢书】。
汲冢古文又称汲冢竹书、竹书。汲冢中的古文字材料。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1年),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或言安釐王)墓,从中得有字竹简数十车,这是出土大批简牍最早的一次。由于盗掘者盗墓时烧竹简照明,许多篇章已残断。晋武帝诏令束皙、荀勖等整理,得古书75篇: 《纪年》 13篇, 为魏国史书, 与 《春秋》多相应; 《易经》2篇, 与原本 《周易》上下经同; 《易繇阴阳卦》2篇,与 《周易》略同; 《卦下易经》1篇, 《国语》3篇, 《琐语》11篇; 《穆天子传》5篇, 叙述周穆王巡行西海的经历; 另有 《生封》、 《古历》、 《缴书》 等, 还有一部分杂书。这些书籍在隋唐时期流传,但后来逐渐散失,传到现在的只有 《穆天子传》和 《竹书纪年》(后者今称 《今本竹书纪年》,为元明时期的辑录本,王国维另辑有 《古本竹书纪年》)。 据社预 《左传后序》 载, 这些竹简的文字, 均为科斗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