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汗 |
释义 | 汗hán古代匈奴、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称“可kè汗。”简称“汗”。 汗hàn❶ 汗水。《晏子春秋·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成雨。”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滴禾下土。” 汗hán可汗(kèhán)的简称 说明: 6画;氵部;左右 汗hàn从皮肤排出的液体 说明: 6画;氵部;左右 汗○可(ke)~(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汗❶汗腺分泌的液体,通过毛孔排出体外:~毛丨~腺丨~孔丨~液丨~水丨~珠丨~滴丨~脚丨~衫丨~碱丨出~丨流~丨发~丨冒~丨淌~丨盗~丨挥~丨揩(kai)~丨冷~丨虚~丨血~丨愧~丨~津津丨~涔(cen)涔丨~淋淋丨~流浃(jia)背丨挥~如雨。 汗hán可汗的简称。 汗hàn❶ 人和一些动物汗腺里分泌的排泄物:汗水│出汗。 汗hàn1 汗腺的分泌物。水分占98%~99%,其余为氯化钠、尿素等。发汗是机体散热的一种方式。2 出汗;使出汗。如:汗颜。另见531页hán。 汗hán见“可汗”(798页)。另见538页hàn。 汗 汗汗(汗液;~腺;盐~) 津 肌液 出汗 出汗汗(泮汗;发~;见~) 生津 另见:汗 天热 劳动 生病 惊惧 排泄 汗han另见han。可汗1 注释: 1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汗han另见han。汗斑 汗青1 汗衫 汗颜 汗液 汗渍 汗珠表汗 出汗 大汗 盗汗 发汗 挥汗 冷汗 虚汗 血汗 汗津津汗淋淋 汗不敢出 汗流浃背 汗马功劳 汗牛充栋2 汗颜无地 挥汗成雨 捏一把汗 注释: 1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好书写,因而后世把著作完成称为“汗青”;“汗青”常用来指史册。2搬运书籍时使牛出汗,收藏的书籍装满房屋;形容书多。 汗(一)hàn (二)hán【辨形】 右是干,不是千。6画。形声。 汗han人或高等动物从汗腺排泄出来的液体,可以帮助皮肤散热:~湿透了衣服|吃了药以后,孩子出了不少~|快把脸上的~搽一搽。[汗马功劳]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劳。现也指在其他工作中作出的贡献:他为厂里研制新产品立下了~。 汗hàn动物皮肤排泄的液体:晴雯服了药,至晚间又服二和,夜间虽有些~,还未见效,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五二·1208)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