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永明体
释义 永明体

永明体

南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自觉讲求声律的诗派。此派诗人创作的最主要特点是注重声律和对仗,体裁亦比较短小。《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 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此前,人们本已初步注意到文学创作上音节和谐之美的问题。至沈约等又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如沈约在结合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四声谱》,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要求文学创作务必避免音节失谐之病。认为“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音,始可言文”(《宋书·谢灵运传论》)。唐·封演谓沈约倡导诗歌声病说,“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慕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学,转抑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 《封氏闻见记》)。强调诗文辞句和谐,音节抑扬的优美和重要。于是,由沈约等所推波助澜的诗歌音律,与晋宋以来讲求对偶相结合,便形成一种新体诗——“永明体”。这种新体诗就是近体格律诗产生的开端。如沈约、谢朓、范云等人就有不少音节优美、对仗工稳、清新可喜的诗歌作品。对于近体诗的形成和诗歌体裁多样化的发展,有所贡献。


永明体

永明体

南朝时一种讲求声律的诗。永明是齐武帝年号。《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永明体”是在认识汉语有声调高低抑扬之分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是注意诗歌中四声的协调和音韵的抑扬。《南史·陆厥传》中有所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之病(“蜂腰”按唐代人的解释,是指五言诗二、五两字声调相同,这与唐代律诗的平仄句式有矛盾),但未对这些术语作出解释。唐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谓“八病”之说,并把它们都说成是沈约的见解。现在无法详知沈约等人创立的“永明体”的具体内容,看来其中有声律问题,或许还有技巧问题。沈约等人的主张,对于唐代近体诗格律的形成起了先导和奠基的作用。参见“诗的平仄”“平头”“上尾”条。


【永明体】

亦称“新体诗”。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要求严格遵照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永明体

南朝齐永明年间(公元483—493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著《四声切韵》(今佚),同时的诗人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的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力求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相互结合,形成“永明体”的新诗体。这种新体诗的特点是:力求平仄协调,音调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由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诗的转变。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