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剧
歌仔剧台湾省地方戏曲剧种。20世纪20年代在当地民歌民谣“歌仔阵”的基础上吸收当地其他戏曲艺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小戏。脚色只有生、旦、丑三行,叫“落地扫”,在地摊子上演出; 后来又受潮剧、高甲戏的影响,逐步搬上舞台。20年代末、30年代初最为兴盛繁荣。流传于福建南部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有剧团数百个。 歌仔剧唱词通俗生动,多采用闽南方言语汇; 曲调也多是当地民间歌曲,大都是七字句。主要曲调有“七字仔调”、“杂念调”、“大调”、“倍思”、“哭调”和“褒歌”、“采茶调”、“锦歌”等民间歌曲或时曲。唱腔曲多词少,格调自由多变,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剧目多取材于锦歌唱本,如《陈三五娘》、《李三娘》、《山伯英台》、《千里送京娘》、《安安寻母》等; 也有不少反映台湾现实生活的新剧,如《廖添丁》、《台北新闻》、《台民泪》、《运河奇案》等。
|